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实践了长达150多年的民主政治。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与美国人民已经具有的共和、民主、限权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美国人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宪法为美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等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首先站出来追求政治近代化的是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西方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在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追求政治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确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临时约法》规定设立国务总理,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参议院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顾问权,有对大总统和国务员的弹劾权。

——摘编自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等革命派实践政治近代化的原因及意义。
2 . 辛亥革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对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及实践。但由于没有对残留的所有旧事物进行改革,致使许多旧的制度没有根本消灭。辛亥革命成功后也没有建立起权威政府,没有也不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政治中来。政治参与表面看起来一片繁华,其实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短暂的繁华后权力被北洋军阀政府夺走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并没有使当时的中国真正摆脱传统政治,确立起崭新的政治形态,在政治现代化方面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杨光《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材料二   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国家与民族,在推翻旧专制或推翻前殖民主义之后,当各国政治精英在本国建立起仿效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以后,这些国家根本来不及在社会、文化、经济与教育领域,同时完成这样一种社会转变。整个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还是传统的,于是,就出现了仿效西方的多元竞争型议会制,被嫁接到传统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之上。这一政治体制无法从社会、经济、与文化系统中获得对自己的支持。多党制下的政治精英活动的无规则性,以及彼此仿效而形成的失范状态,均可以从这一理论解释中得到说明。众所周知,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大体上还是宗法家长制与小农自然经济,它们无法像西方市民社会那样,对议会民主政治提供支撑作用。

——萧功秦《第二次选择:辛亥革命后的多党议会民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时期“大胆地创新及实践”民主政治体制的具体表现及其存在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辛亥革命后政党政治探索失败原因分析的视角,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3-02-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   容闳生平大事表(部分)

时间大事记相关言论
1854耶鲁大学毕业并获文学士学位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1860造访天京,向洪仁玕提出振兴太平天国、改造中国的方案此(太平天国运动)十五年中,满洲政府几无日不处于飘摇风雨之中。然于历史上究有若何精神,则未易轻许也。
1863受曾国藩委派去美国购买机器予所注意之机器厂,非专为制造枪炮者,乃能造成制枪炮之各种机械者也。
1872经多方努力首批留学幼童成功赴美。使予之教育计划果得实行,……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
1898与康、梁共商变法大计。后人之读清史者,必将许其(光绪帝)为爱国之君,且为爱国之维新党。
1911十二月,给未来的新中国领导者写信中国人民正处于自己主权的最高峰,他们一直呼吁成立一个共和国,……听从这种声音,你们就对了。

——摘编自文明国编《容闳自述》

(1)有学者认为容闳是中国近代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概括容闳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023-03-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是开展革命斗争的革命组织。共进会最初致力于在会党中开展工作,文学社则一直在新军和知识界中活动。共进会在发动会党起义多次失败后便把工作重心转向新军。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两团体力谋联合,最终只是同意在工作中“必须避免摩擦,万不可互争党员”。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被推为都督,湖南籍同盟会成员宋教仁等期望黄兴作为湖南湖北大都督,或称南方民军总司令,而湖北共进会成员“欲其直属鄂军大都督下”。与此同时,湖北军政府暂设参谋、军务、政务、外交4部,不久后《军政府》暂行条例规定“凡发布命令及任免文武各官,均属都督之权……关于军政重要事件,由都督召集临时军事参议会议,决议施行”;政务部改为政事部,设外交、内务、财政、司法、交通、文书、编制7局,俨然具有内阁的规模。

——摘编自张皓《武昌军政府内部矛盾演变与湖北辛亥革命的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军政府中存在矛盾的三组势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北军政府矛盾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022-11-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前期,外交事务由理藩院负责。理藩院是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也处理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事务;与沙俄多次交涉,还处理对外事务。1842年后,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外交事务频繁;1860年后,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不以“藩属”地位跟清朝交涉,要求设立专门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衡门成立,外交机构近代化起步。1867年,清政府派遣驻外使节,蒲安臣使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清末,裁撤总理衙门,设外务部,职权专一,权居六部之上,在政府机构中地位突出,是中国外交正规化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改革外交部,制定外交部官制和组织法,有力推动外交机构近代化。在外交人才选拔上,废除前清保举制,制订外交官任用章程,把兼通外语规定为录用必要条件,淘汰了清末传统型外交人员,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外交人才培养体系。民国初期,外交部人才鼎盛,外交官素质相对较高,颜惠庆、顾维钧、王正廷等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外交事务变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外交事务变革的原因。
2022-0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溯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余年来,中国承平,水陆战备少弛,适泰西火轮车舟有成,英吉利遂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并联与国,竞互市之利,海上遂以多故。魏子数以其说干当事,不应,退而著是书……然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其长亦差与西人等。……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

——左宗棠为重刻“是书”所作之序

材料二   进化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至迟在80年代已被初步介绍到中国,但其仅仅是众多科学理论之一种,并没有得到中国知识界的特别的重视。到了19世纪末,“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摘编自《民报》第二号《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

材料三   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居于关键、枢纽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古今之变就是制度之变。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文明的承袭与转变。从“制度之变”出发,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慢慢发生改变,无数种现代思想观念聚合成现代文明。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集人成国,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一九一六》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是书”的名称及其在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的原因。《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结合所学列举一份“侯官严氏”为政治力量所创的报刊并简述这类报刊纷纷创办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有人认为托克维尔的这一论断,对于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变革,也是同样适合的,试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例论述之;②概括材料三陈独秀的主张并指出陈独秀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希望所寄。
2021-1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重要变革。“西式服装”“随机大畅”,“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蔚然成为一种风气。“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中外服饰互相融合,当时在许多公共场合里,常常出现头梳洋髻,身穿高领窄袖长袄素长裙,是登皮鞋的女子,这样的穿着在当时是一种时尚。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   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度、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体现近代中外“互相融合”的典型服饰,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服饰的重要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革命的风暴”所指的历史事件,依据该材料概括这个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1-11-0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壬子元旦:度支部(官署名,清代掌管财政事务的机构)大臣绍英照样朝服进内,先后在皇极门外和乾清门内行三跪九叩礼.

八月初一(9.11)晚,亲贵(醇邸、世续等)公宴北上来京的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绍英亦出席作陪,贝子溥伦代为演说,以表皇族开会欢迎之意,略谓从来有非常之人,始能建非常之功,其孙中山先生之谓乎?今改数千年专制政体而为共和,固由孙中山先生及诸位先生之功,亦由我皇太后皇上至公无私、以天下之政权公诸天下.此后政治日进文明,不第我皇族得享优待之荣,天下人民常享升平之福,均惟诸位先生是望云云.说毕又云:余今日得见诸位先生,至为光荣,举酒愿祝诸位身体康健.同座均鼓掌.孙中山令黄克强(黄兴)答词,略谓现在世界竞争,中国非共和政体不能自立,是以孙中山先生热心改革,全(合)民五族共和,实由皇太后皇上圣明,德同尧舜,我辈均甚感激.惟此时外交甚为警戒,切望五族一心,勉力进行,以济时艰.十一月十九日(12.27),因民国政府拟开放天坛作为公园,将列神位移至太庙供奉.民国政府还要求借乾清外围三大殿作为礼堂接见外宾之用,将三海房间及新建府第借民国政府住用,开放金鳌玉栋桥以便交通,开放北海作为公园.乾清门以内则永远留用.从1913年元旦起,绍英的日记改为阴阳合历.

——摘编自桑兵新著《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特点并指出清朝遗老与民国政府相互所持的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遗老和民国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2021-08-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会的主要任务是起草永久性宪法。在1913年至1917年的会期中,为准备宪法草案花费了大量时间。1917年,同时成立了两个政府,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广东,都声称要执行临时约法,并且都制定宪法草案。原国会于1922年再度召开,产生了1923年的“曹锟宪法”。1924年的北京政变将曹锟赶下台后,一个临时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条例》代替了宪法,同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尝试制定宪法。1927-1928年张作霖政权为自己制定了一份替代宪法的文件,即《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令》。直至行将垮台时,北京政府宣称其为正统;即使在越来越受到混战军阀的控制,正统性也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1923年,如果不是更晚的话,许多舆论界的代表人物,在感叹军阀混战和政治腐败的同时,依旧希望能最终实现宪政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宪政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的宪政运动。
2021-08-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6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