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由君主独占国家最高权力并采取君位世袭制的专制政体。从秦统一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其间虽然经历多次改朝换代的历史动荡和国土分合,甚至有过几次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却始终持续不断。

——摘编自张星久《试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成长机制》

材料二   近百年来的时势……可谓危急极了……当然要发动政治上的力量来救济它,当然要拟议及于政体。于是从戊戌变法急转直下,而成为辛亥革命。中国的民主政治,虽然自己久有根基,而亲切的观感,则得之于现代的东西列强。代议政体,自然要继君主专制而起。但代议政体,在西洋自有其历史的条件,中国却无。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及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君主专制结束的标志,并简要分析君主专制结束后“代议政体”在当时不能被实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2020-09-04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
2018-05-18更新 | 521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张謇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否定了帝制的存在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推翻了封建私有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中国军事制度仅发生一定改变
B.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
C.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
D.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中国历史上,直至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D.彻底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提倡政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国”;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的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2016-11-27更新 | 175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