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1-08-26更新 | 494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反封建不彻底
2021-05-01更新 | 172次组卷 | 5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谘议局选举,选民登记比例仅为0.4%;到民国初年,登记选民达4200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这一变化
A.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B.受到了辛亥革命的影响
C.有助于思想解放的实现D.导致民国时期政局动荡
4 . 如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观点,这些观点都与“中国梦”有关。对于这些“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洪仁玕: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
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孙中山: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侵略

A.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梦”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近代化的“强国梦”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辛亥革命,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很难否定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正如同盟会会员、杰出的教育家雷沛鸣所言,辛亥革命“不是单纯的朝代更替,反之,它是政治革命,依之,即以创造新政治秩序”,辛亥革命“虽以破坏为方法,却以建设为鹄的”。辛亥革命打碎了旧秩序,但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新秩序的建立。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史上一块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其历史意义和功绩不容抹杀

——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促进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B.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C.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D.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
C.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D.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
2020-02-25更新 | 39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建设民主政治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彻底改变
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020-01-17更新 | 188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9 . 《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
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锡瑞教授曾经指出:“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政府,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而在1912年以后,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尤其对于农民,革命带给他们的是一无所有。”材料意在表明
A.孙中山无意改变农民的处境
B.辛亥革命在后期脱离群众的支持
C.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实现
D.辛亥革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