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者郭廷以说: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社会发生实质性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深感以往……过于偏重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作者意在强调(     
A.变革政治是变革人心的前提B.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C.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学习西方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梁漱溟就曾慨叹,“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了。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成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清末新政未取得显著成效
C.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D.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壬子元旦:度支部(官署名,清代掌管财政事务的机构)大臣绍英照样朝服进内,先后在皇极门外和乾清门内行三跪九叩礼.

八月初一(9.11)晚,亲贵(醇邸、世续等)公宴北上来京的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绍英亦出席作陪,贝子溥伦代为演说,以表皇族开会欢迎之意,略谓从来有非常之人,始能建非常之功,其孙中山先生之谓乎?今改数千年专制政体而为共和,固由孙中山先生及诸位先生之功,亦由我皇太后皇上至公无私、以天下之政权公诸天下.此后政治日进文明,不第我皇族得享优待之荣,天下人民常享升平之福,均惟诸位先生是望云云.说毕又云:余今日得见诸位先生,至为光荣,举酒愿祝诸位身体康健.同座均鼓掌.孙中山令黄克强(黄兴)答词,略谓现在世界竞争,中国非共和政体不能自立,是以孙中山先生热心改革,全(合)民五族共和,实由皇太后皇上圣明,德同尧舜,我辈均甚感激.惟此时外交甚为警戒,切望五族一心,勉力进行,以济时艰.十一月十九日(12.27),因民国政府拟开放天坛作为公园,将列神位移至太庙供奉.民国政府还要求借乾清外围三大殿作为礼堂接见外宾之用,将三海房间及新建府第借民国政府住用,开放金鳌玉栋桥以便交通,开放北海作为公园.乾清门以内则永远留用.从1913年元旦起,绍英的日记改为阴阳合历.

——摘编自桑兵新著《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特点并指出清朝遗老与民国政府相互所持的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遗老和民国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2021-08-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制权利
2021-01-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67卷引用:2013届四川省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主流媒体最初主张不干涉,后来态度发生逆转,甚至希望日本政府“加以堵塞”。这些媒体的态度
A.导致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B.旨在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
C.反映出美日在华竞争加剧D.说明日本已单独控制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提出“退回东北”,建立独立政权;蒙古上层制造“外蒙独立”,西藏达赖喇嘛在英国的唆使下发起了“西藏独立”。南京临时政府将“反满兴汉”口号转变为汉、满、蒙、回、 藏为基础的“五族共和”理论,这一转变
A.表明中华民国反侵略的决心B.有利于以和平方式促成政权的过渡
C.赋予社会革命新的时代内涵D.进一步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 . 民国建立后,各家各户大多还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神牌。当袁世凯破坏共和、废弃约法,当上终身总统时,各地民众弹冠相庆;武汉、南昌等地的工商学界举行了庆祝“大总统选举法”颁布活动。这说明
A.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人心B.袁世凯的行为符合中国国情
C.辛亥革命成果被知识界夸大D.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根本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其实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扰和变革的焦虑。此观点旨在强调
①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②国人当时很难在共和制度里创造一个新的秩序
③资产阶级并未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的制度
④革命并不一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7-11-18更新 | 4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曰:‘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
C.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D.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