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毛泽东主席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胜利的地方”是指(     
①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③驱逐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④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3-01-0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这些措施(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B.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C.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①君主专制的土崩瓦解为政党政治提供了条件
②各政党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标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④两党制形成,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结合下侧《辛亥革命形势图》,对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C.充分发动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力量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022-01-1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规模宏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综合考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应当是
A.结束了专制制度B.推翻了封建帝制
C.传播了共和观念D.振兴了民族经济
2021-02-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

材料一   据《周礼》记载,在两千多年前,官方规定的跪拜礼仪就有九种不同的名目: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但是,这么多种类的跪拜礼仪并不是任何人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取之而用的。比方说,“空首”是头不至地的跪拜,最为方便,恭敬程度也就最低,成为君长对臣下的致意之用;头至地立即抬起为“顿首”,恭敬度就高些;而头至地还要稍作停留为“稽首”,恭敬程度最高,用作臣下对君上表达尊敬的礼节等等。在吃饭和喝酒的时候,无论是长辈为其夹菜还是递酒,都要先行跪拜才能品尝。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时期跪拜礼的特点。

材料二   1793 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谒见皇帝的礼仪上被中方要求其像藩属国一样三跪九叩,马戛尔尼表示可以像觐见自己国王那样行礼,这个答复使乾隆断然拒绝接见该使团。后来,马戛尔尼向乾隆施行的礼仪应该就是“长跪请安”的旗礼形式。同治十二年(1873 年),总理衙门与各国公使商定的《觐见礼单》中表明公使的觐见礼仪为五鞠躬。但是“此次觐见的礼仪规定被强调是一次清帝因各国需呈递国书而准许的特殊优待礼节,仅是一次特例而已,各国使臣以后不得援引为惯例,再行渎请”。

1891年,光绪皇帝接见六国公使。据晚清重臣荣庆记载,“总理衙门带使臣一员及翻译一员入,两大臣带引于前,自东门入,去帽一鞠躬,十二步二鞠躬,至主位三鞠躬,呈国书。”此次的觐见没有再像同治十二年一样进行几个月之久的礼仪交涉,而是作为无需商议的惯例来照行了。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清朝时期外国使节觐见礼仪的发展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191666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去世,68日,国务院出台《丧礼大纲》八条,规定“凡官署营舰、海关下半旗,官吏停宴会、缠臂纱……民间辍乐七日,出殡日鸣炮百一响,京校辍课”。经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院商议后,决定葬礼“参酌中外典章”,中国礼典方面“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对此社会舆论极为愤懑,有人认为袁世凯“几如大行皇帝之丧礼”,诚为“民国之怪现象”。有人告诫议定袁氏丧仪诸人“勿忘项城(袁世凯)之死非于洪宪元年”,而是“中华民国五年六月六日”;将来“引项城灵柩出新华门者”,乃是“两行五色灿烂之共和国旗”。

——摘编自李斯涵《民国第一部〈国葬法〉的颁行与民初丧葬礼仪的变革》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2-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国建立后,《临时约法》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这成为中国最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口号之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B.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C.消除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现象D.实现了政治民主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命名……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意见,由公众的或者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        )
A.武昌起义成功了B.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C.报刊业发展迅速D.人们言论自由了
9-10高三上·北京东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中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了一生。完成下面小题。

1.台北中山纪念馆展示,孙中山曾于1900年、1913年、1918年三度到过台湾。下列事件与中山先生第二次来台背景相吻合的是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B.护国运动爆发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法运动爆发反对段祺瑞卖国
D.“二次革命”爆发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2.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表彰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的丰功伟绩。其丰功伟绩主要包括
①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②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③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④领导北伐战争,铲除军阀割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0-0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中山公园,即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公园,下表为《民国时期(1925-1949年)全国中山公园分布及数量一览表》(单位:个)。分析下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省份公园数目省份公园数目省份公园数目省份公园数目
江苏17四川11河北3宁夏1
浙江22福建28山东4察哈尔1
安徽8广东57河南6新疆1
江西13广西27山西2辽宁1
湖北14云南7陕西2吉林1
湖南13贵州13甘肃6

①覆盖全国多数省份   ②南方地区明显多于北方地区
③国人对于孙中山的纪念普及面广泛   ④政府强力筹建的结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1-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