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认同”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摘编自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 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摘编自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 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共同点。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等方面存在集体记忆的理解。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
2014-10-11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富阳二中高二下期第三次质检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如果资产阶级实行统治的经济条件没有充分成熟,君主专制的被推翻也只能是暂时的”。经济基础的脆弱导致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人物的软弱,南京临时政府的垮台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因为“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都等于零”。

材料二 从武装革命的斗争方式上来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这条道路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它发扬光大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从革命的内涵和最终目标来说,辛亥革命又继承了中国近代以来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正确路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福惠《辛亥革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对以往革命的发展。
2021-05-2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科给事中)“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驳正其违误。”

——《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

材料二   “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夫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六科给事中的主要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的监察制度与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有何本质不同。
2020-04-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壬子元旦:度支部(官署名,清代掌管财政事务的机构)大臣绍英照样朝服进内,先后在皇极门外和乾清门内行三跪九叩礼.

八月初一(9.11)晚,亲贵(醇邸、世续等)公宴北上来京的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绍英亦出席作陪,贝子溥伦代为演说,以表皇族开会欢迎之意,略谓从来有非常之人,始能建非常之功,其孙中山先生之谓乎?今改数千年专制政体而为共和,固由孙中山先生及诸位先生之功,亦由我皇太后皇上至公无私、以天下之政权公诸天下.此后政治日进文明,不第我皇族得享优待之荣,天下人民常享升平之福,均惟诸位先生是望云云.说毕又云:余今日得见诸位先生,至为光荣,举酒愿祝诸位身体康健.同座均鼓掌.孙中山令黄克强(黄兴)答词,略谓现在世界竞争,中国非共和政体不能自立,是以孙中山先生热心改革,全(合)民五族共和,实由皇太后皇上圣明,德同尧舜,我辈均甚感激.惟此时外交甚为警戒,切望五族一心,勉力进行,以济时艰.十一月十九日(12.27),因民国政府拟开放天坛作为公园,将列神位移至太庙供奉.民国政府还要求借乾清外围三大殿作为礼堂接见外宾之用,将三海房间及新建府第借民国政府住用,开放金鳌玉栋桥以便交通,开放北海作为公园.乾清门以内则永远留用.从1913年元旦起,绍英的日记改为阴阳合历.

——摘编自桑兵新著《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社会特点并指出清朝遗老与民国政府相互所持的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遗老和民国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2021-08-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明君明治”——伏尔泰眼中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二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试以所学宋朝的中央制度和明朝的地方制度简要加以说明。
探究问题二:“民主、平等、自由”——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民大众;由胜任官职的人执政,任期有一定限制。”


(3)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大众的?该宪法又是怎样防止个人专断独裁的,体现出什么特点?

材料四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4)材料四《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何意义?
探究问题三:“走向共和”——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认识。
2020-04-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邦时代。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 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 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指出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取得的主要权力。并回答这一做法对英国政体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的政体形 式。试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