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与中华民国的政治有许多不同,前者固然有民选的议员濫用权力的现象存在,但并没有像后者那样都变成了贪赃枉法的“猪仔”议员。与其说,近代中国政治的混乱是代议制所致,莫如说,是中国从未真正形成代议民主制度的缘故。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没有实行直接民权B.代议制民主的社会基础发展不充分
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西方列强采取了“以华治华”的策略
2021-12-17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天河英才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274次组卷 | 45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欧美式的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是有所考量的,并且在实行过程中富有理性。因为问题错综复杂,关系到方方面面,比如对胜与败的理解、破与立的转换、局部与大局的处理、效果与成本的比较、目标与可能性的衡量、革命与列强态度的变化、内部凝聚与动力保持问题等。应该说革命党人基本做到了保持清醒,审时度势,有原则有斗争,同时也有理性、适度的妥协让步。从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开启的是亚洲先河。说到底,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一种旷古未有的尝试,而先驱们之所以百折不拢,实缘于救亡图存的迫切,为了在世界之林能有中华一席,为了民族振兴能够实现,辛亥革命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思考启迪。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变。

——摘编自黄克武、主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东西方世界不同程度地巧妙运用妥协艺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年间的这个妥协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不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新军,还有立宪党人,当然还有清廷,都有所坚持,有所妥协。

——马勇《辛亥革命的发生与结束》


材料二 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的“有所坚持,有所妥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哪几对矛盾? 1787年宪法如何调和这些矛盾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将此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这些主张
A.对民国形势的评判过于乐观
B.直指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C.加速了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指明了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身在长沙农村乡下的王阎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的武昌起义,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洋的手足无措,‘乱了章法’。”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成功
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
A.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
B.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
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