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各地发给孙中山的贺电:"或称大总统陛下,或书恭请圣安的字样”。就连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也"常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有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上述材料反映出
A.国人对民主共和的观念理解不透B.中国缺乏实现共和的社会基础
C.国人对总统制和君主制认识深刻D.中国人仍然希望建立君主制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摘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政治革命”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说明: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展开诠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 辛亥革命历经艰难建立的民国成了列强及军阀们任意玩弄的工具,人们感觉到“从前的一套革命老办法非改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正是适应这种要求,后继者才在新一轮的探索中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这说明辛亥革命
A.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开拓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路
C.所开创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毛泽东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开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普遍建立
C.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使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束缚中解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某一回革命。(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
6 . 1912年,商务印书馆陆续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供学校选用,其中在讲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这反映了
A.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决裂B.对晚清改良主张的扬弃
C.富国强兵成为普遍关切D.男女平等观念开始出现
2020-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是发表在1912年上海《民权画报》上的一幅漫画《北京人物之今昔观》。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C.北洋军阀颠倒黑白D.辛亥革命不够彻底
8 .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原因近果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政府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材料二   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的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5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有许多类型的事件,将其按照烈度划分,可分为保守和激进类型;将其按照影响划分,又分为进步和落后类型。



请列举历史上两件不同类型的事件,并解释你做出这种划分的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南北议和中的革命派认为,共和国的权威来源于代表人民主权意志的革命行动。而清朝官员与立宪派人士则认同清朝皇帝将主权公之于众,并授权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这一分歧表明
A.完整继承清朝疆域成为共识B.民主共和的建国基础薄弱
C.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D.清廷获得共和政府的优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