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1 道试题
1 . 民国七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B.民主共和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没有办法开启民智D.专制遗毒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首《卿云歌》曾成为“临时国歌”。该“临时国歌”最有可能发布于
A.洋务运动前后B.戊戌维新期间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以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聚合了各阶级的力量B.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C.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的责任中心由原来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族转向社会和国家,由原来狭隘的民族一主义转向以现代国家意识为基础的民族主义。这说明,辛亥革命
A.创建了新的民主政治架构模式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现代化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5 . 《郑孝胥日记》记载:清帝颁布退位诏之夕,“闻爆竹声甚繁,于是乎大清二百六十八年至此夕而毕,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民众对辛亥革命怀有一定期望
6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根据中国政体变化调整态度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3-02-22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
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
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
8 .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内部出现了一种思想,既反专制、反强权,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揭露,认为最明显的标志在于资本家与佣工之间的不平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思想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B.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中的影响
C.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背道而驰
D.对中国工人的觉醒有一定启蒙作用
2020-06-18更新 | 871次组卷 | 18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这些措施(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B.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C.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10 .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其根本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中国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D.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022-12-27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