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275次组卷 | 45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021-06-15更新 | 5731次组卷 | 70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2020-10-05更新 | 3794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3年2月,孙中山在日本演讲时说:“中国革命事业,实全国人民心理所成。而其所以共和建国之理由,盖因中国人数千年以来之战事,皆为少数人争皇位之战争,其最强者,灭除其敌人,而自立为皇帝。”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袁世凯称帝B.争取民众对大革命的拥护
C.坚持共和的信念D.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2022-04-21更新 | 70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统计,自辛亥革命爆发至1913年4月,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七地就有政党社团数量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成为民众议论政治形势、关心国家命运和进行政治沟通的平台。这表明辛亥革命(     
A.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3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
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2年9月11日,黄兴在前清皇族欢迎会上发表演讲说:“二十世纪之国家,须赖国民共同护持,专制政体不足以独立于地球之上,非建设共和,无以保全我五族同胞”。这一演讲意在表达
A.民族平等已是社会共识B.前清皇族排斥民主共和
C.构建民族共同体的要求D.实行三权分立制的主张
9 . 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10 . 有研究认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原朝气数已尽,将革命视作“反清复明”和改朝换代的手段;有的人则是将对清廷现代化改革的不满化为对革命的同情。该研究表明
A.清末新政目的与结果背道而驰B.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符合民意D.民众对辛亥革命的作用认识有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