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未变D.当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2022-02-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素养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首《卿云歌》曾成为“临时国歌”。该“临时国歌”最有可能发布于
A.洋务运动前后B.戊戌维新期间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以后
3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一认识意在强调这场革命
A.结束了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实现了民族独立D.解决近代中国的根本矛盾
2021-09-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以下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是中国由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
B.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C.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此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身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2年3月5日《时报》发表文章载“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③推动了社会风俗变化   ④解决了近代社会根本矛盾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失败,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若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下列理由成立的是
①没有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③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④没有开创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6-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粵、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C.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D.革命成功推翻封建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史家在论述民国诞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时说:“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作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作用
2021-05-17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制权利
2021-01-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67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