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太后名义发表的《清帝逊位诏书》说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据材料可知
A.清政府要将行政权交全国国民B.外国压力是促使清帝退位主因
C.清帝和平退位符合南北方利益D.全国拥护共和的人数已占多数
2021-03-07更新 | 27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
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
2021-03-05更新 | 534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世界的革命有两种:一种可称之为“小革命”,它是指以暴力推翻现有政权,而达到转变现存的政治秩序为目的的革命;另一种是所谓的“大革命”,它不但要以暴力改变现存政治秩序,而且要以政治的力量迅速地改变现存的社会与文化秩序、中国近代史中符合上述两类革命的分别是
A.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国民革命
C.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D.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B.清皇帝下诏退位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不仪是革清朝之命,也是革中国三千年的政统与教统之命。此观点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
A.解放了民众思想B.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C.建立了共和政体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一位湖北学生在北京听闻武昌起义的消息,决定前去参加,“他看见沿途小贩,只顾宣传革命,不暇照顾买卖,有人问他们为何不注意自己做生意,他们一致答称:“只要革命成功,不愁没有饭吃。””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民众对革命充满憧憬D.辛亥革命促进中国近代化
7 .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毛泽东此观点的依据是辛亥革命
A.揭开了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历史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推翻专制皇权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 . 虽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但是他们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都致力于
A.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B.建立独立自主现代国家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D.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激发了近代中国早已有之的民主意识和呼唤,反专制的革命本身又加重了社会对民主价值的认同和评判,离开民主的价值,就得不到社会的拥护。”该学者强调的是
A.传统中国具有悠久的民主传统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革命追求与社会现实形成反差D.现代政治变革助推民主观念发展
10 . 1903年,革命派在上海创办的《女界钟》刊文指出,要解放妇女,必先反对君权,结束君主政体,这就必须发动妇女参加争取民权的运动,呼吁妇女“救国救民”,“为造就新国民,组织新政府而奋斗”。《女界钟》的这些号召
A.指出了妇女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B.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C.把妇女解放同民主革命联系起来
D.指出妇女解放是民族解放的先决条件
2021-01-19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