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表为武昌起义后拥护革命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能够说明(     
孙中山电文(清帝)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民国目的亦已达到
《民立报》社论政治修明之朝,依于民主立宪之成立。革命既成,共和自现。周道如砥
沪军北伐部队的告示东南各省次第光复,虽未睹太平之风,实已享共和之福
A.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B.共和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稳定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2 . 《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政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居皇宫,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政府保护等等。很多革命派认为难以接受,汪精卫等人则认为这一条例保留的不过是“虚名”,“共和目的已达,其他枝节似可从宽”。1912年2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该条例。《清室优待条例》的通过(     
A.为辛亥革命的失败埋下伏笔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C.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D.有利于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
3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但总统没有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在行使任命部分官员,对外宣战,制定官制官规,提出法律,宣告特赦、减刑等权力时,需要经过参议院同意。这些规定(     
A.有效限制了袁世凯复辟行径B.体现“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
C.说明民初法制建设缺乏经验D.彰显“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4 . 1911年11月18日,天津《大公报》主笔唐祖绳发表《论今日政体上之解决》,提出将中国建成中华联邦帝国,即在保留清帝的基础上承认各省为自主自治的联邦,由各联邦公举代表到北京组织国会,编订宪法,组建政府,外交、军事、财政、交通等要务均由国会议决,交政府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体走向受到关注B.南北议和尚未形成
C.君主专制依然盛行D.共和观念难以推行
2022-10-26更新 | 39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019-01-30更新 | 3117次组卷 | 7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2年,孙中山说:“美国有七十万里之铁道,为世界最富强之国”“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此防弊之政策,即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孙中山的上述言论
A.提出节制资本并发展了三民主义
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C.反映了兴修铁路是民国迫切之需
D.客观分析美国铁路利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