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某历史档案馆的一份档案文件上这样记载:“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古历)内阁奉,瑞澄电奏,革匪创乱,十九日猛攻楚望台,省城失陷,瑞澄退登楚豫兵轮,移往汉口……已电调湘豫巡抚队来鄂会匪……览奏殊深骇异。”该文件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2 . 1912 年 2 月,为庆祝中华民国建立,爪哇泗水埠华侨上街燃炮升旗遭荷兰警察镇压。孙中山立即致电袁世凯,请转饬驻荷兰公使,经刘镜人等一众外交官员与荷兰当局多次严正交涉后,终取得部分成效。这一事件反映出临时政府(     
A.获得了外交主导权B.扭转了外交被动局面
C.外交处境比较艰难D.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
3 . 中华民国的成立激发了国人的参政热情,但也出现了某些政客“收买选票,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的现象,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事件发生,结果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A.封建势力复辟成功B.“三权分立”精神得到贯彻
C.民主政治徒具形式D.资产阶级掌握了立法权力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些规定意在(       
A.推行三权分立B.赋予民众政治权利
C.防范袁世凯专权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三位中国人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其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C.西方民主思想传播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6 . 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创立兴中会   ②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③组织黄花岗起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7 . 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
A.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B.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
C.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D.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
8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
③由孙中山制定参议院颁布
④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 . 《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