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简表

年份革命活动
1894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联合各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系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1907发动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
1911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辞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倡办实业,宣传民生主义
1913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1915发动讨袁的护国运动
1917建立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在广州建立政权
1922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在上海会谈
1923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宣布建国主张。发表《中国国民党党纲》,宣布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建国纲领
1924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阐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建立黄埔军校;发表北伐宣言,誓师韶关准备北伐;应邀北上共商国是,寻求国家统一,主张速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孙中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材料二   从组织兴中会起,孙中山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主张民权,就是顺应世界的潮流。”孙中山强调:“余之从事革命,以中国非民主不可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就民权思想而言,孙中山的“主权在民”的理论“三权分立”的思想,代议政体和民主共和国方案,完全是从“欧美之学说事迹”中学来的而“民为邦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及“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的独立制度”等,则显然是“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不满足于欧美资产阶级国家的“三权分立”,提出了“五权宪法”的学说孙中山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却作了很高的评价明确表示:“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2)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依据材料二,以上对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的两种认识,你倾向于哪一种?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巩金瓯》,清朝国歌。1911104日颁行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摘自刘锦藻《清朝继文献通考》第二册

材料二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司法之权,操诸君。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

——摘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在世界历史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力量的严重不足,故虽经历许多曲折,还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方志钦《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摘自(美)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歌词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否相符合?并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4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带着世界主义的色彩。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热忱的是日本人。唐朝最具有自信及安全感的时候,对信教自由极端地保障。公元645年,高僧玄奘离中土16年之后由印度回国,皇帝李世民亲予接见。当日龙颜大悦,御前传旨,使玄奘有了各样的助手和各种方便,将梵文经典657件译为华文……波斯的马球在唐代流行,景教和摩尼教也由波斯传入中国

——整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为中国未来的进步规划速度和方向时声称中国可以采用世界上最高级、最进步的政体。其理由首先是由于它固有的能力。它的文明远比雅利安族的文明古老,它的疆域辽阔,一个四川省比日本还大。它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比俄国或美国都多,比所有的西欧国家人口加起来还多。第二个理由是,中国已经拥有一批贤能的领导人,他们有能力把欧洲最先进的制度移植到中国来。日本明治维新之时,只有少数的志士作为变革的原动力,在中国承认外国长处的人很多。孙中山断言,日本必须经历一个天然的进步过程,而中国有能力做到人力的进步

——摘自[]史扶林《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百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扼要分析“世界主义色彩”对当时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可以“采用世界上最高级、最进步的政体”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为之努力的具体表现。
2021-02-0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统编版)-第18课辛亥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以上史料均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政治体制构建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0-08-3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6 .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结果是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包含了什么思想?指导图三所反映的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哪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