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与改良之于社会,如燕鹊之有双翼,舟车之有两轮。革命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种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变旧质为新质;改良则是以渐进的斗争形式推动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它们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矛盾对立的,二者交叉地出现,或缓或急地促进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提炼陈旭麓关于“改革与革命”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2 . 这是某校历史老师读《中国通史》所做的一段读书笔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景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不同,17世纪兴起的……盛世所面对的局势,已经与中国传统的任何一个王朝相异其趣。虽然……王朝最终较好地解决了周边民族问题,也与历史上其他入主中原的王朝一样最终接受了中原文化,但他面对的却是一个全球史到来的时代。无论……王朝如何规避这个世界,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为扩张市场和掠夺资源的需要,都会无情地把这艘古老的航船推进波涛汹涌的无边海洋。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读书笔记中省略的盛世和王朝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王朝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据,论之成理,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3-10-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仿兰之死

沭阳(江苏)西乡胡家圩地方,胡君象九之妹,名仿兰,字普芳。幼字本邑上马台地方,徐嘉楙之长子沛恩为室。年十八,适徐门,迄今已逾十载,生一子二女。伉俪无他嫌,唯以酷嗜书史之故,未能得其翁姑之欢心,然尚不至于欲其死也。近因海上书报流传各地,氏钗钿余赀,辄喜购阅,书若《瀛寰全志》,及东西洋历史,暨算学、物理、修身各教科书等,报若《时报》、《汇报》、《东方杂志》、各俗话报等,针黹余闲,殷勤翻阅。徐家虽坐拥厚赀,良田遍野,然翁不知报为何物,姑不知书为何物,见有新式洋装,尤嗤以鼻曰:“津津读洋书,顾欲从洋教耶?”嫉益力,然终不至于欲其死也。

其必置之死地然后已,则以发起放足一事。按氏体虽孱弱,而志极宏远。平时以振兴女学为己任,恒谓“欲兴女学,必除女害;除害必自放足始,放足必自躬行始,天下无不以身率先而能责人之影从者”。放足主义既实行,乃时时以《天足丛书》等,劝导戚族姊妹行,而姊妹行之薰其德而善良者以十数。浸假氏之妯娌及夫家眷属,皆骎骎有起色。而翁姑怨弥深,疾首痛心,若负大仇。既以氏之放足为家道不祥,愈以氏之劝人放足为妖言惑众。且谓合邑不放足,而氏独放足,惹人笑骂,未免辱及祖宗;更以氏足既放,其所生之女必不缠,而其子尤不取缠足之女,谬种流传,必至祸延孙子,而死氏之心乃大决矣。

始则阴谋暗算,欲用桎梏主义,驱使豪奴悍仆,硬将放足复缠;继则以为缠其足无以缠其口,缠其身未能缠其心,乃一变桎梏主义,而为鸩毒主义,阴谓“斩草不如除根,今日稍留怪因,它日仍成恶果。吾家但得有钱数百串,吾儿岂忧无良妇乎?”于是将氏锁闭房中,给印度药一瓶,令其自裁,不予饮食者四日矣。此三月初八日至十一日事也。

……呜呼!氏如孤军坐困围城中,粮绝水枯,救援路断。纵能稍缓须臾,终难赊欠一死;与其饿死之缓,不如药死之速。爰于十二日勉作绝命书,留别诸姊妹昆弟同胞,而即于是日夜仰药毕命死矣。

——《江苏教育总会接沭阳宋观察敦甫来函》(为徐氏自愿放足逼命于翁姑之奇闻),《时报》,1907615


基于胡仿兰之死,谈谈你对1907年中国社会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2023-07-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批有志少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人物简介
詹天佑
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
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钱学森
19112009
1911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赴美留学。就在这一年,他写下这样一段话:“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夫妇决意放弃在美优厚待遇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但是,美国当局将钱学森一家逮捕,后来,美国又对他们一家进行严密监视。1955年,中国用朝鲜战场上俘获的11名美国空军战俘换回钱学森一家。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奉献一生,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由选择一个视角,谈谈你对《少年中国说》观点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人物观点
张謇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怨苦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道之不合方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梁启超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三回革命之一(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养成了民族精神的自觉和民主精神的自觉
陈旭麓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10-09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3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C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所示为选取于光绪末年上海时事画刊中的一则图画新闻。

附录:《研究炮学》

北洋讲武堂(新式陆军军官学堂)学员,皆由各镇官长内,择其程度较高者,调堂肄业,以期深造。该堂监督以各国新式快炮、一切机关,非素日启闭精熟,临(战)时必致延误,乃禀准直督(直隶总督)调陆军(第)二镇纵队一队,随带快炮六尊到堂.由洋教习指示开放各法,以备各学员实地研究之用。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末的新式学堂选官模式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提取信息简明,看法表述成文、持论有据。)
2022-03-04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在北京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1年第一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的会议,会议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981年第二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过的人士、华侨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特别指出,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至今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精神纽带。

1991年第三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会议,会议指出: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摘自张海鹏《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2011年第四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说,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2021年第五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摘编自新华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和当今现实意义,谈谈你对国家纪念辛亥革命的理解。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初期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世界,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请你结合所学谈谈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两种或以外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9-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制度革新】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美】托克维尔著,董良果译《论美国的民主》


结合我国民国初年的政治体制,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1-1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在北京举办辛亥革命重大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在1961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出席了会议。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会词。首都各界人士、海外华侨、各地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以及在北京访问的各国外宾和驻华使节参加会议。周恩来在讲话中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二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198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过的人士、华侨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等出席会议。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了会议,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胡耀邦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胡耀邦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特别指出,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至今仍然是把申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精神纽带。

第三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宋平、李瑞环,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顾问委员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辛亥革命老人、华侨和台港澳同胞、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的亲属等出席了会议,国家主席杨尚昆发表了主题报告。杨尚昆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摘自张海鹏《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根据材料,谈谈对国家纪念辛亥革命的理解。
2021-04-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