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强调的“首义”是(     
A.推翻清王朝并推动民国建立的起义
B.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2023-09-13更新 | 193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2020-12-02更新 | 7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各地致来的贺电、函札中,“或称大总统陛下,或书恭请圣安等字样"。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主共和政体徒有其表B.辛亥革命未触动传统文化
C.封建皇权观念影响较深D.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 . 1912年8月,孙中山认为,“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已终,建设之局伊始”,因此“挟党见,闹意气”是不合时宜的,各党派应当筹谋共同建国。次月,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一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全权筹办全国铁路。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B.党见纷争导致政治局势动荡
C.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孙中山对时局缺乏正确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根据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政治权利,以及居住、信仰、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这些措施
A.有利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B.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使广大民众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6 .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A.龙旗B.五色旗C.青天白日旗D.五星红旗
2020-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7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覆灭
C.中华民国成立D.颁布首部宪法
8 .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
B.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C.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9 .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这些规定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B.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C.宣告了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D.表明三民主义目标得以实现
10 .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清朝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说明了
A.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动摇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的条件逐渐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