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巩金瓯》,清朝国歌。1911104日颁行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摘自刘锦藻《清朝继文献通考》第二册

材料二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司法之权,操诸君。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

——摘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在世界历史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力量的严重不足,故虽经历许多曲折,还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方志钦《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摘自(美)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歌词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否相符合?并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2 . “第一,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3 . 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湖北军政府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   中华民国成立
C.湖北军政府成立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D.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 . 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B.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彻底推翻了封建主义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C.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D.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6 . 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教育: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的运动是
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20-08-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是,须副署之。”这一规定说明《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目的是限制袁世凯②是要实行内阁总理制
③决定实行三权分立④说明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 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自,他们都弃权。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
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数千年专制统治导致民众缺乏参政议政的积极性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人心D.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保守势力对中国民主进程的阻挠
2020-08-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
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10 . 袁世凯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由此,他首先采取的行动是(       
A.参加南北和谈B.镇压护国运动
C.镇压“二次革命”D.刺杀宋教仁
2020-02-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