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央行政制度作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即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三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四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4)材料四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下划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政府?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020-04-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社会不断发生变化。下列陈述准确反映了这种变化趋势的是
A.从反抗西方殖民侵略到维护传统变化
B.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到工业化的实现
C.从维护君主专制到实现近代民主政治
D.从对传统体制的改良到民族民主革命
3 .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1)根据图示,1833年—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
(2)谈谈对图示中“民主”、“共和”字眼出现频率趋势变化的认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家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国家统治是依赖政治制度实行的,政治制度不是一蹴而成的,政治制度建设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分别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孙中山指出:“革命的这种风潮,是欧美近来传进中国来的。中国人感受这种风潮,都是爱国志士,有悲天悯人的心理,不忍国亡种灭,所以感受欧美的革命思想,要在中国来革命。”这说明中国
A.革命风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B.学习西方是为挽救民族危亡
C.革命思想传播呈现大众化趋势D.革命运动得到欧美国家支持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体制尚未真正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的表现并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指出“已拆卸的旧体制”和“新的体制”所指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0-1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油田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意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8 .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

——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9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新陈代谢》(191235日,《时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名叫《平民政治》的书,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材料四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由材料二到材料一体现出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三、材料四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10 . 自古代至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往住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今人愁丧的开始,……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经拆卸,新的体制尚未真正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的表现。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
(2)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作者所指“己拆卸的旧体制”和“新的体制”分别是什么?并指出“新体制”的理论来源。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0-04-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