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德治法治并重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法律在民事方面赋予基层社会极大的自治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及其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023-04-08更新 | 40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段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以月亮新知批评月食救护逐渐成为大众科普议题的焦点。在京师同文馆所教授的天文学知识中已包含对月食等天文现象的解释与推算。这些知识在当时的各大报刊也屡见不鲜。在晚清报刊中,曾出现较多批评清廷月食救护礼制的言论,但这些言论并未能动摇清廷月食救护的活动。进入民国后,月食救护才不再被作为国家制度予以强制执行,但民间社会依然盛行着传统的救护月食活动。知识分子见百姓还循例救月,往往怒其不争,尤以新文化运动前后最为激烈。20世纪20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过不少介绍月亮新知的专著,从通俗教育的角度进行科普。到40年代时,民间救月现象已难见记载。

——摘编自黄兴涛《月亮的人文史:近代中国的月亮认知、书写和话语》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国人获取月亮新知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国人的月亮认知的主要因素。
7日内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董竹君,祖籍江苏海门东灶港,近代知名女企业家,曾为当时中共地下组织做了许多工作,建国后把一手创办的上海锦江大饭店无偿献给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期

生平

1900年

出生于上海洋泾浜畔的一个贫民窟里,父亲以拉黄包车为生。

1906年

入私整读书。

1912年

为了生计,父母不得已要将女儿送去卖唱。董竹君想着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孝经》,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分担家庭重担。

1914年

与时任四川副都督夏之时相遇,并随其赴日留学,后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日本近代第一所针对女性开设的官立高等教育机构)

1921年

夏之时就任四川都督后,她也从日本回国助夫革命。

1929年

因军阀派系斗争,夏之时脾气变化且染上吸食鸦片等陋习。董竹君选择净身出户,带着备受轻视虐待的四个女儿离开四川来到上海,创办群益纱管厂,成为上海当时唯一的女老板。

1935年

锦江川菜馆正式挂牌营业。

——摘编自董竹君《一个世纪的传奇》

材料二   在上海,董先生给女儿们讲些人生和爱国的道理,找些进步文艺读物给她们看,让她们学做家务、热爱劳动,培养她们善良热诚、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还让她们多接近大自然,养成胸怀开朗和爱美的兴趣习性。教育她们:为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光明正直。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董先生时,问她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她说,第一,思想要正,要跟上历史潮流;第二,要刻苦学习,练就本事,以免将来有事“做不来”。

——摘编自闻悦《董竹君的育儿经》(2009年)


(1)据材料一指出董竹君的成长受到哪些教育的影响,并说明其所起的浸润作用。
(2)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女性所具有的现代思想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1·江苏·二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衣属于汉服,因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后成为儒生的专有服饰。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朱子深衣的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该礼服的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为六幅,破为十二,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

——据《朱子家礼》等

材料二1912年孙中山提出要设计既体现革命精神又符合审美需求的新式服装,这就是后来的中山装。中山装是既区别于中国传统服装又区别于西服的新式服装。中山装体现出平民的实用风格,在继承传统理念的基础上也寓意三民主义等新观念:前衣襟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分立”;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三粒袖扣,表示“三民主义”。孙中山创立的五权宪法体制和三民主义在服装上得到了体现,中山装成为革命的象征符号。孙中山带头穿中山装,国人竞相效法。中山装成为革命与时尚的象征,风靡一时。

——摘编自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子深衣与中山装在服装设计上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流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21-04-15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