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梁启超说: “汝不见袁世凯之偷作皇帝乎?其所弄手法,固曰经国民之投票不愿意要共和也,经国民之投票推他做皇帝也。”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不得人心B.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
C.民主平等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D.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
2024-01-15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466次组卷 | 1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5年,袁世凯在面对各省民事诉讼案件积压问题时,称“诘其积案之由,无非藉口于手续未完,证据未备,以为推诿之地步”,认为“法官果有爱民之心,视民事如己事,所谓手续、证据者何难?随时督促,设法句稽(查考)”。由此推知,袁世凯(     
A.无视司法审判程序B.为夺取革命果实收买人心
C.注重司法公平公正D.意欲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3-02-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袁世凯一上台就反对改党内阁,主张组建"人才内阁”,并说:“吾国今日政党方在萌芽,纯粹政党内阁尚难完全成立。若再越数年,民国基础巩固,政党亦皆发达,人才辈出,届时余已退老山林,听诸君组织政党内阁可也。”由此可见,袁世凯(     
A.意图巩固自身权力B.与革命政党斗争激烈
C.反对党争祸乱国政D.为控制国会寻找借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2年2月,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不久,孙中山也发表辞职咨文,并将南北谈判中未能达成的两条愿望掺杂在辞职咨文中:临时政府所在地必须设立在南京,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宣誓就职。这反映出革命派(     
A.不愿承认革命的失败B.对袁世凯集团缺乏警惕
C.致力于维护共和制度D.希望尽快完成权力交接
6 . 民国初年,宋教仁认为,国民党的中心任务不是进行暴力革命,而是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新势力,争取国会的多数。若袁世凯将来撕毁约法,背叛民国,到那时,再起来革命不迟。他为当时(       
A.袁世凯认同国民党的主张B.中国应该走议会民主道路
C.辛亥革命的任务已然完成D.国民党占据力量上的优势
7 . 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B.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
C.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D.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宣称“本大总统受人民付托之重”,很难重谈以往的“三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类的陈词;政府也不敢废除议会、内阁等共和招牌。这说明了,当时
A.军阀集团缺乏政治信仰B.共和理念成为国民共识
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D.三权分立得到初步贯彻
2022-03-04更新 | 50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由其亲信组成的“中央政治会议”代替国会行使立法权,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其这样做意在
A.实施宪政,稳定政局B.制约孙中山,打击国民党
C.依附美国,对抗日本D.树立权威,复辟帝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3年,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认为:“吾国积弱,非鲁坛用外交不足以求存:然欲运用外交,非具世界之眼光,不足以尽其用”,强调开展外交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认清国内外形势,才能在外交实践中因势利导,借势而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这一认识充分体现了宋教仁
A.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B.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C.永不妥协的革命精神D.经世致用的务实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