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1927—1937年,被称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而据档案记载,1936年外资纺织厂的纱锭占中国全部纱锭的46.2%,线锭占67.4%,织布机占56.4%,中国纱厂在资金和产品方面均落后于外资纱厂。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档案数据有误B.学者结论错误C.研究角度不同D.双方皆不可信
2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麻阳丧葬仪式“力矫繁华,工农商学,率皆简朴,故市乏奢侈之物,家少华丽之品”。这一现象(     
A.冲击了传统伦理的孝道主题B.折射出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
C.根源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D.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
2024-04-12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贵州地方志编纂者偏重对汉族风俗习惯的记载,在书写态度上往往以中原文化传播者自居。民国时期《兴仁县志》中的“风俗”目下,苗族与汉族共同作为其子目;《荔波县志资料稿》也将汉族、苗族、侗族及僮族的风俗习惯平列书写。这一变化体现了民国地方志编纂者(     
A.具有民族共同体意识B.受到西方共和思想的影响
C.改良恶俗的执着信念D.构建现代文明社会的愿望
2024-04-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的山东在婚姻礼仪上基本遵循古制,仍然坚持以“六礼”为主,虽有些许变化,但仍然不出六礼之外。虽有近代知识分子和士绅举行新式婚礼,但其为数较少:如民国《临淄县志》中记载“齐俗娶妇之家,必用枣栗取早立予之意”。民国时期山东各地在婚后的一二日都有女方回娘家“送饭”的习俗。民国《茌平县志》中记载,“第一夕,妇家例送水饺,夫妇共食,然为半熟品,取生之意”:民国时期山东各地也广泛存在婚后祭祀祖先的传统。几乎各个县志中都有婚后扫墓的记载。如民国《东平县志》中载,“三日,命新妇行告庙礼”。有些地方则在婚前进行祭祖。我们可从民国《东平县志》的记载中看到,新郎在迎娶新娘前要在自己的祖先坟墓进行祭祀。《莱阳县志》中载,“男死,女得别字;间有殉者,则男家备棺,彩舆以迎,循例请旌,谓之‘烈女’:或矢志靡他,往奉翁姑,则里党敬重,谓之‘贞女’,斯则俗之美也”。

——摘编自郑开齐《传统文化的近代传承与转变——以民国山东婚俗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山东婚俗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县志的文化价值。
2022-09-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历史记载,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在国内首创用经理制代替承包制的企业制度,以及低级人员考高级人员的人才录用制度等;穆藕初在德大纱厂建立工程师制为主、工头制为辅的新型体制。这说明近代民族资本家
A.重视企业的生产环境
B.关注企业的管理创新
C.实现了实业救国的抱负
D.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