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考证,1919年以后,“民主”一词开始取代“共和”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象征,“共和”的使用频率大幅减少。“民主”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被定义为“平等”“民治主义”“工人政治”等新涵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时人对新社会认识的发展B.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渐衰微
C.民主取代共和的发展趋势D.苏俄对华影响力持续加深
2022-11-29更新 | 53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某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文化观而言是批文化调和论,革孔学儒教之命;就民主观而论,痛斥精英主义与贤人政治,礼赞庶民与大众政治;就道路选择而言,是弃英美的渐进变革,从苏俄的激进革命。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新文化运动
A.放弃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路径B.使旧思想丧失统治地位
C.没有和群众的救亡运动相结合D.主旨解读具有多面向性
2022-01-22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2021-02-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材料   1840年以来,列强先后发动了数次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中国各政治派别也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和探索,有学者归纳其历程具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2)一致性;(3)开放性;(4)层次性;(5)继承性。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为何具有以上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以上五个特征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深刻剖析中国社会
B.主张发扬传统文化
C.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2019-10-17更新 | 154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以下对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深化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意识
B.宣传了“共和”“革命”的思想
C.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统治地位
D.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2019-08-15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深圳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历史学业水平复习必修三试卷(理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591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三第一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B.科学
C.民主D.革命
2019-01-30更新 | 8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国民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自然产物。在该学者看来,这些运动和革命共同的意义是
A.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否定
B.强调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注重对人性私弱的批判
D.推翻了君主制度的束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序号代表人物
材料   或观点
1马克思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
2严复19世纪末在翻译《天演论》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3高尔顿在《世袭天才》中指出,必须让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选择继续发挥作用,以防止人种退化。但是,如何才能防止人种退化的争论却衍生出两种政治哲学:一种是贵族主义…….另一种是平均主义。
4张功耀在《达尔文进化论革命的意义》中指出,进化论应用于社会研究形成了“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这种学说认为,有竞争的社会才会有进步,社会进步也是一个自然史过程;社会政治制度也有一个适者生存的问题,因此,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终极社会模式。
5程倩春在《论达尔文进化论的生态思想及其意义》中指出,“达尔文明确提出,把一切生物都归在所谓‘自然系统’之下的这一伟大事实,如果根据神创说,是完全不能解释的。……使他成为科学史上将自然主义原则贯彻到底的第一人。”
6爱因斯坦在《科学与宗教》中指出,我以为科学不仅替宗教的冲动清洗了它的拟人论的渣滓,而且也帮助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能达到宗教的精神境界。

注释: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它认为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数量是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在对待社会的问题上,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社会达尔文主义在20世纪衰落,因为生物学知识和文化现象知识的领域不断扩大,足以驳斥而不支持其基本信条。


结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鲜明,史论一致,结构严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