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教仁,生于1882年,14岁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在校期间受革命团体影响,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i904年,宋教仁和黄兴、刘揆一等人创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的华兴会。同年,宋教仁前往日本研习西方的政治和法律。1905年,宋教仁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自创报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1911年,宋教仁亲自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参与了南京临时政府筹建的全过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他亲自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言论。在宋教仁的主持下, 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就在宋教仁准备以国民党党首身份赴北京组阁之际,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年仅31岁。   “宋案”揭露后, 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第二次革命。

——据新华网《为国捐躯宋教仁》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宋教仁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斗争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教仁的革命活动。   
2024-03-02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51219日,蔡锷历尽艰险,安全抵达云南昆明。时滇军反袁情绪十分热烈,中下级军官已开过三次秘密会议,酝酿武装讨袁。原国民党骨干分子李烈钧、程潜、熊克武等亦先后来滇,共同策划反袁战争。122122日,在蔡锷、唐继尧的主持下,又联合召开了第四、五次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1225日,正式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在护国军的沉重打击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下,袁世凯被迫于次年3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以“大总统”自居。蔡锷与唐继尧等立即发出通电,不仅不承认袁世凯仍为总统,而且要求对袁进行审判。这时,全国各地反袁斗争形势继续高涨,袁党内部也日益分崩离析。6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声中,忧病身亡。以反袁称帝为宗旨的护国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锷发起护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蔡锷组织的护国行动。
2024-01-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国成立后,立法机构和行政部门斗争激烈。第一届唐绍仪内阁只存在了四个月,唐辞职的导火线是任命直隶都督一事引发的府院冲突。第二届陆徵祥内阁维持了三个月,倒台的原因是参议院连续否决内阁正常增补阁员的议案。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政局B.民主政治得到深入推广
C.滥用民主导致政局混乱D.专制主义思想彻底消除
2023-12-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选科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4 . 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2023-09-11更新 | 566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最能用于说明(     
长沙岳麓山民国初年部分英烈公葬归葬简介表
人物逝世时间/地点归葬时间籍贯
蒋翊武1913年于广西就义1916年湖南常德澧县
蔡锷1916年病逝于日本1917年湖南邵阳
黄兴1916年病逝于上海1917年湖南长沙
A.辛亥革命的动荡延续B.国民政府注重宣传英烈精神
C.护国运动的曲折发展D.文化传统与革命理想的结合
6 . “朱老总”是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1909年初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树起了“汉”字大旗;1915年得蔡锷将军密信,带兵在蒙自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在这一段经历中,“朱老总”参与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1915年朱德任支队长时的照片
A.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B.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D.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
7 . 民国四年,袁世凯对杨度恩宠有加,称他为“旷代逸才”;民国五年六月,袁世凯临死前大呼“杨度误我!(下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杨度(民国五年)
A.尊孔和复古不得人心B.篡夺革命果实遭失败
C.改良思想是社会共识D.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
8 . 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B.宪政体制的实践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D.社会共识的崩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南方与北方形成两套不同政治系统。到袁世凯当政时,他凭借个人实力强化了对北方控制,但是对南方各省却缺少实际掌控。为重新强化中央权威,袁世凯决定恢复帝制。据此可知(     
A.恢复帝制是当时的时代需要B.革命党人造成南北分裂局面
C.政治近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D.民主共和思想还未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2年至1916年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先后产生了唐绍仪、段祺瑞等8届内阁;1916年至1924年的9年间,历经8位总统、27届政府内阁,最短的两届内阁存在不到一周。这说明民国初年
A.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形成B.共和政治缺乏理论基础
C.中央政府行政效能有限D.总统与内阁实行集体负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