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袁世凯称帝后,日本利用上海的特殊地位进行反袁活动。唐绍仪也与日本人沟通并积极争取英国加入反袁的行列。但1916年3月8日,英国驻华公使在给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电文中写道:“袁世凯将能够渡过此次难关,只要假以时日和应付得当,就可以重获国人的支持并化解日本人的敌意。”英国公使的电文(     
A.对中日关系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说明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
C.标志英日在远东结成利益同盟D.与中国局势发展实际情况不符
2 . 1919年6月5日,孙中山所著的《孙文学说》出版,提出“知难行易”学说,为《建国方略》的一部分,《申报》宣传此书乃:“破天荒之学识,救国之良药”,一时风行,迅速售罄。据此可知该书(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美)古德若1913年《共和与君主论》该文章(     
A.为保皇派反对革命派提供了理论依据B.为维新派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C.为复辟帝制提供了理论依据D.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国情指明了历史方向
2023-01-05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亲历者回忆道:“所谓全国国民大会的国民代表选出以后,并不集中举行国民大会,就在各省的将军、巡按使监督之下,由国民代表用记名方式投票决定了国家政体。方法是在票上预先印好“君主立宪”四个大字,由代表自己在选票上签全名,再于自己名下写“赞成”或“反对”的字样。”这一情景发生于(     
A.戊戌维新时期B.清末新政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中华民国初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的第三天,漫画家马星驰发表《今日始撒手长往乎》。画中老者将鼎丢下,似乎有些舍不得撒手。该漫画(     
A.抨击军阀割据混战的时局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C.讽刺了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揭示了民主政治的实现缺乏根基
2022-10-10更新 | 1198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昆一中空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民国初年,宋教仁认为,国民党的中心任务不是进行暴力革命,而是将国民党建成一个政治的新势力,争取国会的多数。若袁世凯将来撕毁约法,背叛民国,到那时,再起来革命不迟。他为当时(       
A.袁世凯认同国民党的主张B.中国应该走议会民主道路
C.辛亥革命的任务已然完成D.国民党占据力量上的优势
7 . 袁世凯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外交局面B.赢得日本对自己称帝的支持
C.避免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D.为赢得护国战争的胜利
8 . 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