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12年,前清官员恽毓鼎到大舞台看戏,“上流社会人垂辫者,唯余等一桌而已”。不久,其友人俱已剪辫,恽毓鼎“日受刺激”,只好剪掉辫子。这说明了(     
A.政治变革促进习俗改变B.现代交际融入上流社会
C.五四运动冲击了旧礼教D.戏剧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2 .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A.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B.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 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总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B.官僚资本凭借政治权力聚敛财富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4 . 1918年,作家鲁迅受“文学革命”浪潮影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与这场“文学革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这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停滞不前B.发展迅速C.分布在沿海地区D.轻重比例失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1917年《新青年》每期发行量达到 1.6万多份。读者称它为青年界的“良师益友”,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此时能引起读者如此反响的思想最有可能是(        
A.民主与科学B.实业救国C.马克思主义思想D.自由平等
8 . 有学者对近代中国的一场运动做了如此描述:“它以打倒偶像和启蒙为目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2022-05-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富林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民国初年中国面粉业生产能力比重变化图。该图反映了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增加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
C.轻重工业比例失调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