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严复把自由的概念引入中国,蔡元培在《自题摄影版》中云“山阴蔡元培……志以教育,挽彼沦胥,众难群疑,独立不惧”,可见他也接受了“自由”的观念。……蔡元培任民国教育总长时已有“教授治校”的构想,从1917年制定北大《评议会章程》到1919年北大评议会通过《内部组织试行章程》,“教授治校”制度逐渐完善。

制度规定,评议会的评议员从各科学长、教授中选出,每五名选一名;议长由校长担任。评议会的职权包括“校内各机关之设立、废止及变更”“各行政委员之委任”“本校预算”“教授聘任与辞退”“各学科的设立及废止”“讲座的种类”等等。各系成立教授会,教授和讲师均为会员,教授会负责规划本系的教学工作,如课程设置、教科书的采择、教学方法的改良、学生选科的指导和学生成绩的考核等……实行教授治校,就是要以民主的名义,反抗校长独断专行,彻底改变官僚衙门的作风……在校外,它亦有以学术自由的名义对抗政治派系势力对学校的侵入和控制。蔡元培在思想和实践上对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所做的贡献,在中国的大学教育界达到高潮,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沈红梅《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蔡元培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举措,并对其举措进行评析。
2024-06-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A.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局限性B.根除了制度近代化顽疾
C.符合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D.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中说:“与土棉工业有关的一个最奇怪的现象是,和其他农产品相比,原棉价格高昂。”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西方商品倾销有所加剧B.本土棉织生产陷入困境
C.战争导致交通运输瘫痪D.民族资本收购原料增多
2024-04-28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知识分子的体育主张。这些主张旨在(     
   
恽代英

儿不明生思学而体操者,尽不易停正当健全之成这
毛泽东欧洲华育之有位,自动具主观,仅共对于体育之自究不可
蔡元培运动会的本身实有许多长处……第二、养成公德;团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
A.培养现代社会福富的储全人格B.促进中国体育教育近代化
C.推动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D.向民众宣传休闲娱乐观念
2024-04-18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视角下的法国

材料一(法兰西)新王嗣位。是时北方亚美利加之民与英吉利国交战,王助亚美利加战胜。然其饷银渐减,故招爵、僧、民三品会集,以寻聚敛之法。国民弃王杀之,七年国政混乱。有臣曰拿破仑者,武功服众,嘉庆八年登王位,连九年战服四方,恃强黩武,旋败失位……欧罗巴用武之国,以法兰西为最。争先处强,不居人下;偶有凌侮,必思报复。

——摘编自魏源撰《海国图志》卷四十一

材料二自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之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仆其贵族。

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言遂演而日深: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欲去此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法兰西人圣西孟及傅里耶,其最著称者也。其后数十年,德意志之马克思,承法人之师说,发挥而光大之。

——摘编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9月)

魏源与陈独秀对法国关注点明显不同。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6 .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规,如《商业注册规则》规定“自当事人禀请之日起,(政府)须于三日之内,将注册事宜办理完竣”,《令保惠侨民》规定允许侨商以独资形式经办企业。这表明北洋政府(     
A.规范企业运营流程B.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C.积极拓展海外市场D.创新企业创办模式
2024-04-08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14年,《中国学会报》发文称:“革命乃吾中国最寻常之事。革一朝之命可也,奈之何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亦革之乎?今也教化革命,纪纲革命,道揆革命,法守革命,礼俗革命,人心革命,国魂革命……如大火焚室,空空无依”。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基本失败
C.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必然D.帝制复辟危险加剧
2024-03-28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广西梧州市、忻城县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模拟历史试卷
8 . 下图是一张纪念照,留影者在照片背后写道:“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从留影者的做法和心境,可以发现(     

A.变革与传统的复杂联系B.革命与改良的艰难取舍
C.潮流与逆流的反复斗争D.先进与落后的激烈碰撞
9 . 如图为1913年7月出版的《新闻报》刊载的漫画。漫画中展示了被袁世凯玩于掌上的几个小人,“免官”的是江西都督李烈钩,“宣抚使”是广东都督胡汉民,“筹边使”是安徽都督柏文蔚。该漫画体现出(     
A.对袁窃取革命成果的嘲讽B.国民党政治建设面临挑战
C.资产阶级结束了封建帝制D.民众支持护国战争的信念
2024-01-27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广西)-2024年1月“九省联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在教科书改革上,192011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向各省发布训令,要求全国各学校“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同年4月,教育部又规定:截至1922年,文言文教科书一律采用语体文。同时,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中华书局也出版了用语体文编辑的新教育教科书。此后,文言教科书就渐渐地被淘汰,白话文教科书的地位正式得到确立。教科书的内容也随之改进,尤其是国语与国文教科书,取材日益注重实用性。一方面,“五四”前后涌现出来的大批白话文作品和翻译作品,连同一些古代优秀的白话小说,都被选进了教科书,题材内容涉及中外古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体裁日趋多样化,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各种文体,如书信、传记、序跋。教材编写也从“成人本位”转向“儿童本位”,注意教材的趣味化。

——摘编自曲铁华、于桂霞《中国近代中小学教材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五四”时期中小学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时期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意义。
2023-06-18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