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陈旭麓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实现了自由平等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C.新文化运动抛弃了传统文化D.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专制暴政
2021-12-20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高一12抽测历史试题
3 . 《中国新闻传播史》一书认为:“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使报刊工作日趋活跃,五四运动后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这主要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4 .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在提倡传统下层文化即新文学方面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汪原放(1897-1980)笔下的亚东图书馆,在1913-1918年生意清淡,1919年后生意大为昌盛。造成亚东图书馆生意转向兴隆的原因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的发达B.新文化运动引发的趋新风潮
C.中共成立后工人运动的发展D.国民革命风潮的鼓动
2020-01-11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之前查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
A.北京政府积极支持报刊业的发展B.北京政府寻求进步
C.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成为时代呼声D.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
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591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江苏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170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安徽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