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
群星闪烁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分道扬镳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西学东渐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 . 某中学高二历史兴趣小组以“西学东渐”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图片和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题。
(1)走进历史:完成表格中编号所代表的阶级派别或核心思想主张。
编号人物主要事迹代表的阶级派别核心思想主张
1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体西用
2著有《新学伪经考》
3创办《新青年》资产阶级激进派

(2)反思历史:在“西学东渐”潮流中,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什么社会实践活动?
3 . 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

社会思潮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
洋务思潮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②③
新文化运动④⑤⑥⑦⑧⑨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
2020-01-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者,也是优秀教育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陈独秀到安徽公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到五四前后他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五四前期(19161919年)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个性主义,认为当前的要务是塑造新一代的国民:“敛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见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五四后期(19201923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教育应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学校应破除“闭关主义”,向全社会开放。

——摘编自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材料二   下表为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4位同学收集到的“五四”之后陈独秀的教育新思想。


甲同学
“一群之进化,其本本固在教育”,“不注意工业,盲目提倡教育,真是痴人说梦”

乙同学
“‘人是政治的动物’,除非不是人,那(哪)能够不问政治?‘不问政治’
这句话,是亡国的哀音,是中国人安心不做人的表示”

丙同学
“广大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只有与广大劳动群众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推翻反动势力,建设新的国家”
丁同学“现在各国的蒙小学堂里,顶要紧的功课,就是‘国语教育’一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教育新思想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中整理民国初年重要史实的笔记(部分),该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注:厘金是商业税或贸易税)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B.政党政治的尝试
C.实践“革命程序”论D.军阀混战的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