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年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A.重新施行洋务新政的可能性B.改变立宪共和政体的迫切性
C.推进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2021-11-09更新 | 487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是因为它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陈独秀意在强调(     
A.学习制度的缓慢性B.必须宣传西方思想
C.思想转变才是关键D.全盘西化的必要性
2021-05-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刘师培说:“海波沸腾,宇内士夫,痛时事之日亟,以为中国之变,古未有其变,中国之学,诚不足以救中国,于是醉心欧化,举一事革一弊,至于风俗习惯之各不相侔者,靡不惟东西之学说是依。”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存在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B.民众盲目地排斥西方文明
C.士人对学习西方达成共识D.民主革命的思潮风起云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新青年》第1—6卷的主编情况统计表。据此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姓名籍贯留学时间留学国家和学校
陈独秀安徽怀宁1900—1903年1906—1907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
高一涵安徽六安1912—1916年日本明治大学
胡适安徽绩溪1910—1917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钱玄同浙江吴兴1906—191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
李大钊河北乐亭1913—1916年日本早稻田大学
沈尹默浙江吴兴1902—1912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A.《新青年》始终坚持宣传民主与科学B.日本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源地
C.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贡献最突出D.留学教育为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中坚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