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年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A.重新施行洋务新政的可能性B.改变立宪共和政体的迫切性
C.推进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2021-11-09更新 | 486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用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所谓伦理觉悟,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确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文化和社会。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崇尚个性,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侧重于共性对个性的规范和制约,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2023-01-13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胡适1912年翻译了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课》,译本初名为《割地》。这篇文章反映了: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把阿尔萨斯、洛林两地割让给普鲁士。胡适最初的译名传递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强烈的情感信息。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白话小说风靡一时B.民主科学广泛传播
C.全盘西化积弊甚深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那时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同时指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阿Q等等,绝非纯粹的艺术虚构。张勋复辟要尊孔,军阀争权要尊孔,甚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要尊孔。"据此可推知,毛泽东意在强调(       
A.新文化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C.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D.知识分子救国方式已达成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提高就是——我们没有文化.要创造文化;没有学术,要创造学术;没有思想,要创造思想,要‘无中生有’地去创造一切。这一方面.我希望大家--齐,同心协力用全力去干,只有提高才能真普及”。据此可知,胡适主张(       
A.使文化提高与普及相互促进B.借助西学提高传统文化地位
C.全国民众集体参与文化创造D.通过创造促进新文化的普及
2022-04-20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湖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折射出
A.旧的传统观念正在瓦解B.列强政治势力竞相角逐
C.新的思想解放势在必行D.袁世凯实现了帝制复辟
7 . 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桀,武王灭商纣,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
A.反专制宣传民主革命思想B.高举民主大旗批判传统文化
C.提倡文学革命力推白话文D.强调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B.民主共和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