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办报在中国逐渐流行,李鸿章提出“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梁启超说:“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由此可知,他们都主张(     
A.发挥报刊的宣传作用B.传播思想以开启民智
C.向国民宣传西方学说D.办报救国以维护统治
2023-12-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10年——1918年期间天津市场上日本糖类占有率,导致表格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输入糖类总量(担)

日糖输入量(担)

日糖占比

1910

673267

46047

6.7%

1911

843332

52975

6.25%

1916

746816

159298.97

21%

1917

763311

190224.77

25%

1918

927390

195948.91

22%

A.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B.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
C.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D.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
3 . 如表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机器输入总额(单位:千两白银),该表反映了(     
1912年1913年1914年1915年1916年
58958086864047666470
1917年1918年1919年1920年1921年
59077861153362415857327
A.中国近代工业取得较大进步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C.中国近代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D.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2023-11-11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3年,江浙两省的干茧生产有9.01万担,1915年虽有增加,达到10.8万担,而据估计,仅上海及江浙地区就有丝厂57家,拥有丝车1.61万部,如全部正常投入生产,年需干茧32.2万担。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国内农业生产水平效率低下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C.农业生产制约近代工业发展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023-10-18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昭通县志稿载:“民国创兴,起义者纷纷不一,众议改用阳历,即以其年一月一日为‘元旦’,各省军、政学界共同庆祝,由是造印历书者阴阳并载。军、政俱用阳历,民众、农、商,凡年节一切仍用阴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的阳历在中国普及B.西方节日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C.民国政府推行移风易俗D.国人盲目模仿西方节日习俗
2023-10-15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发表于1919年的漫画《中国女子之今昔观》。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妇女解放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已经解除
C.废止缠足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新目标D.国民政府力推社会生活的除旧布新
2023-10-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24年11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民众欢迎会的演说中讲到,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在中国的领土之中组织一个政府来加乎我们之上,我们人民不敢过问,政府不能管理……所以中国现在不只是全殖民地,比全殖民地的地位还要低一级。孙中山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号召国人打倒列强除军阀B.争取国际力量支持收回国家主权
C.表达民族危机加深的愤慨D.呼吁国共合作以推动北伐的开展
8 . 1912年2月下旬,临时参议院开会讨论《临时约法》,对于女子参政权写入宪法一事,参议员“不赞成者居中多数”。1912年底,北京参议院再度否决“女子完全参政权案”。这表明(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尚未突破“女性附庸”的传统观念
C.近代社会嬗变的复杂性D.专制思想阻碍参政主体多样化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广告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征婚广告的出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艰难足迹。

1902626日《大公报》上刊登乐于奉献的中国历史上第征婚广告。发布这则广告的男士并未提供自己的信息,只提出了对所求女士的要求:“一要天足(未缠足》;二要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部能附寄玉照更妙。”

1922年到1936年在《大公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士征婚者有56人,明显占优势。在自我描述信息中,有学历者占多数,其中有中学1人,大学15人,硕士1人,留学生8人,共25人,45%;女士征婚者提及自己的学历的,中学学历7人,师范7人,大学2人。

征婚广告中大多反叛婚姻观的传统束缚,大多数都提到了要求女子"不缠足"。征婚者大多对别的学历提出了要求,72个征婚男士中有43人对女方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其他的也强调要能“亲自书写信函"。女性征婚者中基本都提出了中学以上的学历要求。

男士征婚广告中多强调自己“月薪百五十元”"有相当地位”“有相当职业"等内容,而女士征婚中则多要求对方"月供五十元生活费""有高尚职业""月新二百上下”。

——摘编自孙会《《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公报》征婚广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0 . 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2023-09-11更新 | 5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