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汉代政府颁布法令免除老人赋役,设立了常平仓作为备荒仓储,且建立了报灾、勘灾和救灾等基本程序。隋朝设立义仓,南宋时期设立社仓,形成了完整的备荒仓储体系。明清时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渐增多,许多慈噩组织规定对“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要优先给予救济,对“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不予救助。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材料二 晚清以降,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接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弊在于“有养而无教”,并认识“重教”的积极意义。晚清政府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民国政府逐步摒弃传统的慈善观念,代之以先进的国家责任理念,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

——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 . 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净进口货值净出口货值入超
1914589,241356,227213,015
1917549,519462,93286,587
1919646,998630,80916,188
1920762,250541,631220,619
19271,012,932918,62094,312
A.中国半殖民化地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中国产品在一战后竞争力下降D.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影响
2021-11-09更新 | 24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造成1919年以后四国对华贸易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

A.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C.列强宰割中国局面的重新形成D.西方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2021-10-26更新 | 66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北洋军阀代表地主阶级利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不少学者认为北洋军阀集团不仅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而且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色彩。后者判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北洋军阀统治期间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的经济因素得到一定的发展D.民主政治不断地发展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江苏·二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衣属于汉服,因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后成为儒生的专有服饰。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朱子深衣的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该礼服的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为六幅,破为十二,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

——据《朱子家礼》等

材料二1912年孙中山提出要设计既体现革命精神又符合审美需求的新式服装,这就是后来的中山装。中山装是既区别于中国传统服装又区别于西服的新式服装。中山装体现出平民的实用风格,在继承传统理念的基础上也寓意三民主义等新观念:前衣襟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分立”;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三粒袖扣,表示“三民主义”。孙中山创立的五权宪法体制和三民主义在服装上得到了体现,中山装成为革命的象征符号。孙中山带头穿中山装,国人竞相效法。中山装成为革命与时尚的象征,风靡一时。

——摘编自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子深衣与中山装在服装设计上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流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21-04-15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2021届高三二模(第二次适应考)历史试题
6 . 1915年,北洋政府推行“烟酒公卖”政策,要求各省区将地方所收烟酒税费解送中央财政。1919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1400余万元,实际送至财政部的仅为260万元。1923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近1600万元,财政部实收约9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政府的离心趋势增强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烟酒公卖不适应中国国情D.军阀割据阻断国内交通
7 . 下表所示为民国元年(1911年)江苏省某一政府令。这表明当时
前清用同等之学程,使年长之人与年幼儿童受同等之教课。于就学者两无实益,令办学者避难就易……本都督为实行义务教育起见,合亟废止简易识字学塾,酌改为初等小学或补习所;其原有学塾收年长失学者,即改为补习科。收年幼儿童者,即改为初等小学校,庶名实相符,教育乃有实益……
A.基础教育迅速发展B.传统思想观念基本瓦解
C.政府执法趋于公平D.近代教育理念得到承认
2021-03-08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民国初年部分大事记,表中大事集中反映的是
时间大事
1914年民族工业新设企业102家,新增资本14868000元。
1915年上海工人参加国民大会,到会约4万人,会上议决反对“二十一条”,要北洋政府终止与日谈判。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A.中国早期近代化起步B.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
C.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D.民主革命孕育新转机
9 . 五四运动期间,日本对华贸易骤减,荣宗敬等实业家乘机四处奔走,积极筹建面粉和纱布交易所,力争摆脱日商控制与垄断。随着面粉、纱布交易所的建立,这两种商品的期货价格主导权回归华商。这反映出(  )
A.“实业救国”思潮的萌发B.学生运动主导民众消费需求
C.民族经济摆脱列强掣肘D.爱国运动助推民族产业发展
10 . 1919年7月,蔡元培感叹到:“男子游学外国,以得偶于彼国略受中等以下教育之女子为荣,而耻其故妇之未入学校,则弃之。呜呼!此诚过渡时代之怪状也。”胡适也在1918年的一次演讲中说:“近来的留学生,吸了一点文明空气,回国后第一件事便是离婚”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离婚成风导致社会秩序混乱B.学界领袖宣扬婚姻自主观念
C.知书达理成为择偶首要标准D.知识青年慕洋向新渐成风气
2020-10-23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江苏地区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