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14年,《中国学会报》发文称:“革命乃吾中国最寻常之事。革一朝之命可也,奈之何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亦革之乎?今也教化革命,纪纲革命,道揆革命,法守革命,礼俗革命,人心革命,国魂革命……如大火焚室,空空无依”。该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革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基本失败
C.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必然D.帝制复辟危险加剧
2024-03-28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河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 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逃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 (194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学习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2023-07-14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同学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社会转型,中国真的社会转型了么?

材料一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糕。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刊名主持刊行年月地点宗旨(倾向)
《新青年》陈独秀1915上海   北京宣传新思想
《晨报副刊》梁启超1916北京思想解放社会改造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毛泽东等1918湖南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和方法
《每周评论》李大钊1918.12北京评论时政
《南开日刊》南开大学1919.5天津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孙中山1919.8上海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社1919.10北京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醒农》醒农社1920.5北京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920.10广州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李大钊1920.11上海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把这个材料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3)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某同学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