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音庵。江苏南通人,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江苏五才子”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他所主张的“棉铁主义”是实业救国的良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了南通博物苑。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民国8年(1919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主张“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开创了唐闸镇工业区,使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三镇的格局,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摘自百度《张謇先生生平》


(1)根据材料中张謇的生平介绍,概括他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张謇的哪些时代精神可以为当代所用?
2023-07-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董竹君,祖籍江苏海门东灶港,近代知名女企业家,曾为当时中共地下组织做了许多工作,建国后把一手创办的上海锦江大饭店无偿献给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期

生平

1900年

出生于上海洋泾浜畔的一个贫民窟里,父亲以拉黄包车为生。

1906年

入私整读书。

1912年

为了生计,父母不得已要将女儿送去卖唱。董竹君想着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孝经》,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分担家庭重担。

1914年

与时任四川副都督夏之时相遇,并随其赴日留学,后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日本近代第一所针对女性开设的官立高等教育机构)

1921年

夏之时就任四川都督后,她也从日本回国助夫革命。

1929年

因军阀派系斗争,夏之时脾气变化且染上吸食鸦片等陋习。董竹君选择净身出户,带着备受轻视虐待的四个女儿离开四川来到上海,创办群益纱管厂,成为上海当时唯一的女老板。

1935年

锦江川菜馆正式挂牌营业。

——摘编自董竹君《一个世纪的传奇》

材料二   在上海,董先生给女儿们讲些人生和爱国的道理,找些进步文艺读物给她们看,让她们学做家务、热爱劳动,培养她们善良热诚、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还让她们多接近大自然,养成胸怀开朗和爱美的兴趣习性。教育她们:为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光明正直。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董先生时,问她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诀”。她说,第一,思想要正,要跟上历史潮流;第二,要刻苦学习,练就本事,以免将来有事“做不来”。

——摘编自闻悦《董竹君的育儿经》(2009年)


(1)据材料一指出董竹君的成长受到哪些教育的影响,并说明其所起的浸润作用。
(2)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女性所具有的现代思想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汉代政府颁布法令免除老人赋役,设立了常平仓作为备荒仓储,且建立了报灾、勘灾和救灾等基本程序。隋朝设立义仓,南宋时期设立社仓,形成了完整的备荒仓储体系。明清时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渐增多,许多慈噩组织规定对“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要优先给予救济,对“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不予救助。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材料二 晚清以降,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接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弊在于“有养而无教”,并认识“重教”的积极意义。晚清政府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民国政府逐步摒弃传统的慈善观念,代之以先进的国家责任理念,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

——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