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对于同一段历史,有不同的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2年至1928年,这16年的历史,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具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也为未来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


阅读材料并结合史实,以“近代化”为主题,谈谈你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新的因素不断增长”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是一次重新寻找民族自强道路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呼唤“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是一次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力图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与世界潮流接轨,实现“人”的近代化的运动。

——摘编目沈世锋《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根据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19世纪四五十年代, 魏源、徐继畲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 ,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19世纪70年代 ,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而后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想解放是社会群体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历史向前迈进的本质特征。它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时代进步的必备条件,社会变迁的关键要素,除旧立新的动力。历史也已经多次昭示:没有变革观念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人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变革旧观念,创造新观念,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石建社《论思想·解放思想·社会发展根本规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0世纪初海派京剧部分新剧目清单

时段

剧名

时间

题材及布景等特征

时段一

瓜种兰因

1905.8

讲述了波兰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兵败乞合的故事,传播革命思想,揭示了“不爱国之恶果”。

新茶花

1909.6

主人公新茶花与留学生少美相爱,但为了国家利益选择暂时牺牲爱情,而与敌人周旋,最后智盗敌帅的地图送交少美,使之打败了敌军。

时段二

黑奴吁天录

1912.4

讲述黑奴者而治一家不堪奴隶主的压迫,勇于反抗并逃脱奴隶主的统治的故事。该剧主人公哲而治的反抗精神体现追求人人平等的时代意识。

时段三

王莽篡汉

1915年秋

宣传时取名《篡位大汉奸》借古喻今,并以民众起义诛杀王莽来隐喻人民必胜。

学拳打金刚

1919.8

如实反映了在北京发生的群众运动。还使用了机关布景戏中所用的声电光。

华伦夫人之职业

1920.1

讲述的是新女性薇薇决定离开家庭,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故事。刷中表达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立价值。

——据钱久元《海派京剧初探》整理


从材料三个时段中选取两个时段,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进行了“批判”“发现”“重构”三个方面的工作(下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态度具体表现
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指出,孔子不再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高不可攀的圣人,儒家学说成为九流之一,九流并美而非儒学独尊成了一个共识。
发现陈独秀说:“九流百家,无一非国粹。”周秦诸子,无一没有研究的价值。“阴阳家明历象,法家非人治’名家辨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也”。
重构胡适提出了一个16字的著名现代文化建设公式:“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摘编自杨宏雨《批判、发现、重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反思与审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信息,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信息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在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当时中医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原文有改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知识精英对中医学的一个态度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态度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2-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9月至1916年1月出刊的《青年杂志》,尽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已有明确的批评,但对于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态度则是相当温和的。陈独秀批评儒家纲常只是强调“三纲”,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并未从现实政治出发做更尖锐的抨击。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称帝,使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也使陈独秀意识到中国思想界正面临着“新旧思潮之大激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新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变得尖锐起来,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孔子、孔教、儒家纲常这些传统价值观。

《新青年》为何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对于这个问题,百年来中国思想界则存在很大的分歧,有过激烈的论争,大体形成了两派观点。新文化运动的赞成者认为,孔子、孔教、儒家纲常这些传统价值观成为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旗帜和工具;为了保卫辛亥革命刚刚建立的共和制度,必须从思想上展开批判。批评者则认为,《新青年》之所以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在于追求西化而没有看到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价值;错误地以为只有经过激烈的“反传统”,才能为中国现代化扫清障碍。

——摘编自李维武《<新青年>视野中的孔子,孔教与儒家纲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中国思想界对《新青年》为何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分歧”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8-0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百年之前的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 中国人民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的不懈追求。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对世界现代化整体把握的历史高度,对中国的传统精神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历史反思,才真正把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全面引入中国。而五四运动又有力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无数的白话传单把白话直接传播到全国各界民众当中就是典型例证,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与思想启蒙结合前进;并涌现出一-批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群体,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辛而辉煌的探索。

——摘编自张德旺《道路与选择》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人第一次明确地在列强面前说“不”,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安排。五四运动为争取整个国家的主权、争取国际平等地位的斗争,是在民族觉醒的更高层次上展开的斗争,并与世界一切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五四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中心口号。此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求解放的主要敌人。所以在新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在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的宣言中,都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统治集团列为革命的主要目标。五四运动含有明显的革命意义,推动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摘编自耿云志《五四: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引入中国的“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据材料一 ,指出,五四运动促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提炼观点,并从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启蒙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是在民族存亡的压力下有识之士为国家寻找出路而选择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启蒙知识分子在启蒙者和救赎者的双重角色中,所追求的现代理念和现代制度,以及现代文明,最终在‘救人’与‘救国’的双重诉求中走向‘国’”这是中国近代启蒙和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救亡的目的性导致启蒙思想没有成为启蒙者的政治信念,没有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精神,而是使之服从于救国的政治情怀,把它用作达到外在治国平天下政治目标的工具。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看法,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