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一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B.致力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022-06-01更新 | 1036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围绕如何处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争论。一方坚持无产阶级应与资产阶级合作,可进入资产阶级政府担任官员;另一方反对合作,认为合作会导致放弃自己的原则,成为叛徒。后来双方都做了一定妥协。这
A.使新民主主义的道路得以确立B.为国共合作留下政治空间
C.表明了革命奋斗目标尚未明确D.否定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2022-03-16更新 | 789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保定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曾说,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到经济幸福。这表明
A.毛泽东与孙中山的主张已完全相同
B.新三民主义成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当时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D.新三民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 .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正是通过各个军阀,来实现他们侵略掠夺中国的目的,军阀混战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反映。正因为如此,“列强的压迫不去,军阀的势力不除,中国是万难实际统一的,而且内乱还会不止!”中共得出这种认识主要基于
A.中国社会两大矛盾趋于汇流B.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D.意识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表(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A.促使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B.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C.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D.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2019-05-22更新 | 11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2017-08-04更新 | 3789次组卷 | 70卷引用: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016-11-27更新 | 2781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6-11-27更新 | 2651次组卷 | 8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祖冲之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2015-12-10更新 | 237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