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18年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少年月刊》中的部分内容。这表明该学会认识到(     
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应该注重“人的生活问题”——精神的与物质的,换句话说,就是惠样适应环境的问题。我以为“少年中国”的少年要有三种新生活;创造的生活;社会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若不彻底使一般人了解社会的生活之意义,永远不能达到民主主义的目的。
A.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B.人的觉醒和社会改造的必要性
C.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社会进步D.青年学生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这一观点(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B.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利于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D.宣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2024-04-16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 历史试题
3 . 1920年9月陈独秀在《答费哲民》中指出“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底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青年向何处去寻新生活和世外桃源?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据此可知陈独秀(     
A.运用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妇女运动B.认识女性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
C.尝试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妇女解放问题D.号召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启迪广大青年
2024-04-10更新 | 532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名校
4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而五年后他在《谈政治》中指出“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的)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的)专有物”。由此可见(       
A.部分知识分子救国思想发生转变
B.传统儒家思想导致中国落后蒙昧
C.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被知识界抛弃
D.无产阶级革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2024-03-24更新 | 344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0年冬,李大钊派张国焘、邓中夏等到北京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次年初学校正式成立,听课的是工人及其子弟。教员在向工人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经常宣讲“劳工神圣”的道理,工人们称劳动补习学校为“工友之家”。该学校的创办(     
A.意在提升工人的劳动技能B.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响应了中共一大中心任务
6 . 1924年,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提出,“这种宗法的大家庭,简直统御中国有史以来的家族生活……完全是建筑在农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在分析中国的村落集产制情况时,认为遍布各地的“张家村”“李家村”等村落上还残存着原始母权氏族共产社会的痕迹。这一分析(       
A.促使了思想界认清早期社会发展脉络B.消除了对中国社会进化认识上的分歧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研究的影响D.完善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理论体系
7 . 1921年,北京工人在“五一”劳动纪念日举行了公开游行示威,工人们发表了号召性的演说,1500名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举着写有重要标语的旗帜,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的口号沿街行进。这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B.国民革命运动迎来了高潮
C.中共的组织领导能力强大D.工人的政治目标十分明确
2023-11-11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安徽卷)-2024年1月“九省联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A.列强已经转变为平等对待中国的态度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2023-11-03更新 | 301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2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把“再造中华”的期望虽落到民众身上,但仍认为“拯教国群,是在君子。”1919年后,他认识到,现在“劳力者阶级需要联合起来,成为横的组织”塑造“劳工神圣”的新伦理,“以反抗劳心者阶级”。李大钊的思想转变(     
A.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B.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阶段
C.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D.为探索国家出路提供了新方案
2023-10-18更新 | 668次组卷 | 14卷引用:黄金卷02(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10 . 李大钊认为孔派学说“贵劳心者,贱劳力者”。对此,他在1920年提出“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靠人力创造出来的,并非由少数圣者贤人创造”,并重新定位知识分子与劳工的关系。李大钊的认识(     
A.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B.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C.标志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D.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激化
2023-07-03更新 | 57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