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护国运动后普通民众也在心理层面上形式上认同了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开始自觉地关注着国家、民族命运;五四运动后民众对于自己应对共和国家所负的义务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善心上,而是依靠自身力量采取直接行动。由此推测(     
A.政治动荡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B.思想解放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C.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民主的保障D.国民素养影响了共和道路的实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名校
2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而五年后他在《谈政治》中指出“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的)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的)专有物”。由此可见(       
A.部分知识分子救国思想发生转变
B.传统儒家思想导致中国落后蒙昧
C.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被知识界抛弃
D.无产阶级革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2024-03-24更新 | 344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3 . 戊戌维新以后,中国的自然科学活动蓬勃兴起,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五四时期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活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必然组成部分,与当时人文学者的科学启蒙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戊戌维新运动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
B.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C.自然科学同样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D.自然科学促进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年初,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由此,李大钊认为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在于(     
A.以阶级斗争推翻剥削制度B.打破纲常名教,实现男女平等
C.推动国内外妇女界的联合D.吸取欧美教训,进行社会革命
2023-01-03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这场争论(     
A.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社会共识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
6 . 1920年日本对华出口较1919年下降7.2%,下降数额2915万美元,1921年日本对华出口又同比下降8696万美元。同期,其他国家对华出口增长30%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群众性爱国运动的高涨D.欧美列强的商业竞争
7 . 1920年1月,孙中山致信海外国民党同志:自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纷纷应时而出,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A.出版界对舆论思想有较大的影响B.国民党应该积极地响应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中学生主导了国内舆论D.国民党的革命宣传措施严重不足
8 .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唐山等城市的工人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是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为此出版了“劳动者纪念专号”。这反映出当时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D.中共领导组织工人运动
2020-01-1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9 . 1919年6月,天津总商会于罢市之后理直气壮地致电北京政府:“外交失败,以致各地骚然,沪镇等埠相继罢市,民气蒸腾已达极点,中央不惩罚卖国贼,不保护爱国学生,视民气如草芥,甘愿违反民意,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A.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不得人心B.学生运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C.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D.无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走向联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