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告》中指出:“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     
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B.促使了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D.推动了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0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关于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
A.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B.长征根本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国际正确指导的结果
D.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树增在《长征》中指出: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的主张是
A.长征是理想不朽的象征B.长征保存了革命力量
C.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D.长征使红军转危为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油画所示,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

油画《半条被子》
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与艰巨性B.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
C.日本侵华的残酷性和野蛮性D.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死,永久坚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A.五四精神B.延安精神C.井冈山精神D.长征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金冲及在《周恩来1898—1949》中关于红军长征这样写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说明红军长征
A.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B.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
C.保留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D.显示了不怕苦的长征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A.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9 . 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国民革命的失败B.长征中的巨大损失
C.抗日战争的爆发D.中共犯了右倾错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11-11更新 | 24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