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认为历史教育应有“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的态度。30年代初,他开始主张历史教育要“致用”,要使青年知道国家深受外国压迫,和未统一前的意大利及德国相仿,而他们走向强国“全由于提倡民族主义”。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B.社会主流思想的嬗变
C.持久抗战理论影响扩大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4-03-1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共中央在1935年12月6日作出了《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一改以往反对富农的策略,提出对富农采取同情甚至中立的态度,指出排斥富农(甚至一部分小地主)参加革命斗争是错误的,中共中央对富农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中共强调现阶段的革命任务B.农村阶级矛盾有所缓解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悄然变化D.中共阶级基础明显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人民”一词逐渐上升为党的重要理论概念;大革命失败后,“人民”一词有被“群众”“民众”等取而代之之势;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启用“人民”的概念,而且对“人民”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建构。这一变化(     
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逐渐中国化
B.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D.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的不断扩大
2023-06-05更新 | 524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