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报刊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状况。下表为《申报》使用“民族”一词频率的变化,导致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民族”检索条目数
1911年243
1925年824
1936年1507
1939年2369
A.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B.国共合作以挽救危亡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社会生活追求新风尚
2024-01-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2 . 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上,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A.中国传统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民众的体有观念得到极大地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民族革命的新高潮推醒了工人阶级和农民中的落后阶层;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知识分子已转入革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乡村富农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也有对革命采取同情中立的态度以至有参加的可能。”不久针对乡村土地问题提出了“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应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领导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B.开始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C.以开展土地改革为工作重心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战略
2024-01-1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各类煤炭的市场占有量(单位:吨)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华资煤

470443(14.51%)

514873(18.45%)

936731(28.26%)

1292930(40.68%)

外资煤

1361255(41.99%)1343090(48.129%)1226089(36.99%)1320137(41.53%)
抚顺煤(日控)

610230(18.82%)

361572(12.96%)

429870(12.97%)

176600(5.56%)

日本煤

614953(18.97%)

369173(13.23%)

520458(15.70%)

255054(8.02%)

其他外煤

185249(5.71%)

202139(7.24%)

201406(6.08%)

133857(4.219%)

总量

3242130

2790847

3314554

3178578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B.中国的煤炭工业水平逐渐超越日本
C.时局变化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D.经济危机使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民族”一词在1911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上首次出现是1912年,1939年则达到372条。导致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涨B.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影响
C.国民党抗战鼓舞了民众D.日本侵华加剧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指出:“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中国共产党对于富农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民族危机的加深B.革命力量的壮大
C.社会性质的变化D.统一战线的建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为适应这一变化,共产国际在当年7~8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确立新的战略和策略路线。65个党组织的5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季米特洛夫主持并在大会上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类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大会据此通过《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大会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是极端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公开恐怖独裁,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制止战争爆发,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派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形成户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决定,鉴于国际影势日益复杂,各国具体体情况又被为不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摘编白刘明翰、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七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8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9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剥夺了一切剥削阶级的参政权力;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求
C.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D.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了缓和
10 .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竭力排除国际社会的干预,力图把中日战争解释为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情。而对于中国而言国民政府外交的首要任务便是唤起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关注,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这反映了
A.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质B.中国外交的主动性逐步增强
C.国际社会对战争进程影响较大D.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