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8年2月,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北平成立并在沦陷区发行伪币。日伪通过宣扬战场形势、强调兑换截止日期,以及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情绪,加快民众旧币兑换速度。这表明日伪(       
A.加紧掠夺中国的财富和物资B.扰乱国统区与边区经济秩序
C.维护华北地区金融稳定安全D.破坏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
2023-09-02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1年夏秋,四川农村租佃纠纷频发,已成为民间积怨的主要内容。《新华日报》报道称:“四川为租佃而涉讼的纠纷,在今天的农村,成了一种最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统区物价暴涨B.政府的税收政策
C.长期战争的进行D.国民政府的内迁
2022-09-2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109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19371112日,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1213日展,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分三部分,分别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的档案;1945年至1947年,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对此,日本外务省10日凌晨发表新闻官谈话,对“南京大屠杀”史料成功申遗表示“遗憾",并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

——摘编自朱晓颖杨颜慈《《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的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届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一书.揭示了抗战初期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和崇明五地民间乡绅、商人.面对日伪占领者的“合作”意向与生存状况。美国学者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考察了上海文人面对战初的留与走选择时的复杂心态及言行。两部著作
A.揭露了沦陷区的日军暴行B.揭开了沦陷区民众的精神创伤
C.宣传了全国抗战局面形成D.争取各国对中国的国情和帮助
6 . 1940年,日本内阁制定计划,强调日本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占领区,则注重制盐和业的开发,仅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在农业上,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该计划的实质是
A.促进日占区产业的健康发展B.实现大东亚的共同繁荣
C.把中国作为日本的原料基地D.依据地理环境发展经济
2020-04-15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报道节选

12月18日12月17日,日军举行南京入城仪式。《东京日日新闻》稿件的标题是《烛照青史,南京入城仪式》《战绩显赫的各部队,肃然整列,松井大将威风堂堂阅兵》《气贯长虹的巨幅画卷》等。这些都刊登在12月18日的晚报上。其报道中写道:
是《君之代》,是国歌《君之代》,是在敌人首都回响的《君之代》。在《君之代》的演奏中冉冉上升的日本国旗,熠熠生辉的日本国旗,日本国旗升起仪式开始了。有哪儿的太阳旗能比这一天这一刻的太阳旗更有意义呢?
12月19日《敌人的遗弃尸体八九万(南京攻城的战果)》报道说:“上海军队发布消息:一、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

——据【日】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整理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士兵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战地日记节选

目黑福治日军第十三师团山炮兵第十九联队第三大队的士兵12月17日晴南京城外上午9时从宿营地出发,参加具有历史意义的盛大的司令官南京入城仪式。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
12月18日晴听说聚集在南京城外的部队约有十个师团。休整。下午5时,枪杀了约一万三千名俘虏。
远藤高明日军第十三师团第六十五联队第八中队少尉军官12月17日晴早上7时,派出九名士兵去幕府山顶担任警戒。为了参加南京入城仪式,我联队派部队代表第十三师团参加。上午8时我和小队的十名士兵一起出发,由和平门进城。……晚上,为了处决剩下的一万多名俘虏,派出了五名士兵。
12月18日凌晨1时,由于对俘虏的处决不彻底,仍有活着的人,上级命令我们出动,参与清理。……从下午2时到晚上7时30分,为了清理一万多具尸体,小队出动了25名士兵。

——据【日】小野贤二、藤原章、本多胜一《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们》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日军士兵战地日记和《东京日日新闻》对中国军队伤亡的记述有何差异?你认为哪一记述更接近于历史事实?说明理由。
8 . 80多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世界。画面中,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号陶大哭。这张照片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                                         
A.受同一时期西方主流思想影响
B.侧重于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C.揭露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行径
D.批评了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9 .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10 .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2017-08-04更新 | 3063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