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且组织名目繁多的日语雄辩会、日语作文比赛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极力压缩汉语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课时,其他中小学课程也经常被日语课挤占。材料表明日本意在
A.消除中日隔阂B.实行文化殖民C.促进文化交流D.推行社会教育
3 .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据整个东北。1932年3月,进而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满洲国,其建国纲领是:“顺天安民、五族协和、王道乐土、国际友好。”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分裂中国激化中国内部社会矛盾B.欺骗世界赢得西方国家认可
C.以华制华巩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D.扶植满清推动东北经济发展
2021-05-03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1938年10月,“为适应长期作战的需要”,日本推行了所谓的军票一元化工作:即从1938年11月1日起,在华中占领区实施军票化,军票既没有正式的发行机构,又没有发行保证。日本推行军票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破坏中国金融体系B.打击根据地的经济
C.贯彻以战养战政策D.强化战时经济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6 .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2017-08-04更新 | 3058次组卷 | 5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