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主要政治力量暂时超越了党派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实现民族复兴与打败日本侵略者相联系。为此,中国共产党要求“各地组织及同志应以无限的热忱及毅力”,“求得迅速组织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在政治层面也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政策。1937716日,蒋介石邀请各界代表在庐山举行了谈话,会后,表示“以期一心一德,达到抗战胜利之目的”。193810月,黄炎培等中间力量积极争取,号召“坚决抗战,决不屈服,共守弗渝”,在19404月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大会上,中间力量对汪精卫组织伪“国民政府”、甘心服敌的行为也进行了严厉痛斥。

——摘编自王凤青《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便指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我们首先应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19397月,《八路军全体将士为抗战两周年纪念通电》也称:“倘能坚持持久战,巩固国内团结,充分发扬民力,政治益求精进,最后必能战胜顽寇,而置民族于复兴之境。”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只要有“人民的自由”“人民的民主政治”,中国就一定能统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政体,认为“这就是今天‘建国’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方向”。1945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此后,中国共产党也逐渐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对后来“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摘编自刘潇敏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设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国内主要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所秉持的抗战立场。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并进行简要评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据此判断,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2022-06-28更新 | 30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谢晋元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八日写给兄长的家书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信中提到的“沪战”
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C.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D.使南线国民党精锐主力被消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军事当局重新划分了全国战区,共设立10个战区,同时增设了苏鲁战区、冀察战区为游击战区,并提出要用整个国民党军中的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军因形势变化调整方针策略B.国民党希望分化共产党的军事力量
C.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国民党意识到游击战的决定性作用
2022-06-10更新 | 608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正面战场抗战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故役是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平型关大捷D.台儿庄大捷
7 . 重温抗战家书,重温永不忘却的纪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数达五万以上。

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秦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抗日英烈谢晋元写给兄弟的信,1937

材料二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校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写给夫人的信,19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沪战”对应的事件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及其对抗战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家书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年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8年春节,战地记者周立波在晋察冀边区采访,看到春联大多是“驱逐日寇,最后胜利”,横额多是“中华万岁”,门神变成自卫队队员,年画主要是“抬伤兵,送茶饭”。这表明抗日根据地
A.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B.民众抗战意识较强
C.三三制原则推行赢得民心D.土地革命成绩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8年9月,三十多位画家历时一个多月,在武昌的黄鹤楼头绘制完成了题为《誓死抗战到底》的巨型抗日壁画。其内容包括“前方作战”和“后方支援”的场景和数百人的形象,呈现出中华民族军民合作画面。这幅壁画
A.反映了持久抗战的方针深入人心B.寄托了对军民团结抗战的美好愿望
C.促成了抗战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D.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群众基础
10 .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进行重点轰炸,各地均有重大惨案发生,“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其中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最为惨烈。上述史实表明
A.防御阶段抗战形势严峻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凸显D.日军固守速战速决的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