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蒋介石曾谈到,淞沪和太原战况不利,原非意外,而是为我方所预期的,“军事上最要之点,不但胜利要有预定计划,即挫折亦要有预定的打算”。蒋介石意在说明,淞沪和太原会战
A.为持久抗战赢得了时间B.挫败日本速灭中国的计划
C.从侧面支持了徐州会战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 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9页,史料阅读栏目中的《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中说“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这则史料表明
A.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亲密无间
B.教材记录最能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D.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
2020-03-04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知
A.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之本
B.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的军事路线
C.正面战场抗战发挥重要作用
D.国民党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政策影响
4 .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次战役形势的示意图。这次战役
A.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序幕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C.成为国民党抗日的成功典型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20-01-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武汉会战刚刚结束的1938年11月,日本大本营在新制定的《对华处理方略》中即明确写道:攻占广州、武汉后“以恢复治安为根本,除特别需要外,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说明武汉会战
A.粉碎了日军的速胜企图B.满足了日本的侵略意图
C.标志日军军力由盛转衰D.迫使日本转入持久作战
6 . “中国军队此战拖住日军主力近5个月,推迟了日军向武汉的进攻,为中国政府机构、工厂企业等的西迁赢得了时间,并且粉碎了日军企图聚歼中国军队主力数十万于鲁南苏北地区的计划,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此战
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B.体现了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显示了敌后战场的伟大力量
D.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2019-12-12更新 | 405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行知高级中学202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8年4月12日《纽约先锋论坛报》评论中国的某一战争:“中国方面为保卫徐州所作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事最大的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完全胜利。”该外媒评论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
8 . 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然而,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350万人,伤亡64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这有力地证明了
A.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B.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C.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D.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
2019-11-19更新 | 43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是中日战略的轴线。”淞沪会战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主要表现在它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打乱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略部署
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的策略
D.使中国两个战场调整反攻部署
10 . 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蕴含了中国抗战的多重战略意图
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D.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