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抗战时期,郑寿麟在《研究德国史学之准备》中说:“德国历代亦曾痛受异族之压力,屡次陷于颠连困苦之中而卒能排除危难,完成复兴之大业,此又足资吾族之楷模者也。”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文化》中说:“则今日抗战建国之资,取赖于四川者”,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折射出,抗战时期(     
A.中外史学的研究成就十分突出B.学者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C.四川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牺牲D.学术研究寄寓了现实民族情怀
2024-05-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如表所示是1937年、1942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的统计数据。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资本总额/万元在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占比
1937年421.61.17%
1942年20949.910.80%
A.沿海企业内迁为抗战积聚力量B.国民党未雨绸缪改善工业布局
C.大革命拓展民族工业发展空间D.全民族抗战改善企业生产环境
2024-04-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40年8月,国民政府设立全国粮食管理局,负责办理粮食产销、储运调节工作,通过田赋征实、征购和征借掌握大量粮食,实行粮食配给制。同时还在后方人口密集区设立粮食调节处,专门在青黄不接时分拨一批粮食出售,以调节粮食市场。这反映了当时(       
A.抗战军民生存需要得到保证B.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C.政府试图缓解农业发展困境D.国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为推动民营工厂内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9月27日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不过自1938年起,工矿调整委员会也直接向工业企业投资……逐渐成为轻工业的一个主要参与者。这一做法(       
A.意在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意图B.增强了民族企业家投资信心
C.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成长环境D.形成了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
2023-12-06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大联考全国乙卷)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到1946年6月底,重庆地区冶炼、机器、化工、纺织等企业有813家,其中停产者794家,而增资者仅有5家。到该年12月,四川中小工业联合会原有会员1200家,停产80%,工业协会渝分会的470余家会员厂。停工者达到2/3。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欧美列强的卷土重来B.全面内战的突然爆发
C.后方企业的不断回迁D.西南政局的持续恶化
6 . 如表是关于1939年中国战场的主要战役情况。这可以用来印证,当时(     
时间主要战役
5月日军向随县、枣阳一带发起进攻,国民党军毙伤日军1.3万余人,迫敌仓皇溃退
10月国民党第九战区对日军发动反攻,毙伤日军4.2万余人,打退了日军对长沙的第一次进攻
11月国民党军对广西南宁以北昆仑关的日军实施反攻,于12月31日收复昆仑关
A.华北成为日军侵华作战的中心B.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奋勇抗击日军
C.全面抗战路线实施的效果显著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7 . 蒋百里在抗战期间撰文称:“须知我们是农业国家,并非工业国家,后者全部国力集中几点,一个纽约可抵半个美国,一个大阪可抵半个日本。中国因为是农业国家,国力中心不在都会,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它们与中国的抵抗力量,完全没有影响。”这段论述可以用来论证(     
A.中国是农业国,经济落后B.日本是工业国,日本必败
C.抗战是持久战,中国必胜D.抗战是速胜战,无须悲观
8 . 据统计,四川地区在1937年前仅有工厂100家,1940年8月为847家,1942年为1153家,1944年为2071家。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工厂的发展(     
A.源于阶级矛盾激化所导致的内乱B.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直接相关
C.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工业布局D.是战时经济的产物且带有偶然性
9 . 1940年年初,国民政府在桂林(广西)举办昆仑关大捷战利品展览会,展品分军械军用品、图书、文件、书信等类,共计2万余件;1941年4月,国民政府在肇庆(广东)举办战利品展览会,展示中国军队在单水口、台山城等战役中缴获的敌军制服、勋章、文件、照片及其他军用品。这些展览(     
A.意在激发民众抗战热情B.展示了防御阶段中国的抗战成果
C.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策应在香港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南下,194112月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总结了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根据战区内的复杂地形,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天炉战法。会战期间,20万民众参加破坏道路、构筑阵地等工作,有力支援了中国军队的作战。19421月,会战结束,日军共计伤亡5.6万余人。战后由日本防卫厅编撰的战史也不得不承认: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关英等同盟国一连串失败后首开胜利的纪录。会战结束后,美国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美、英两国还向蒋介石转达了主动废除不平等条约、重新修订平等条约的意愿。

——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
2023-03-26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