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向长城一线及华北地区不断侵略渗透。全国各阶层纷纷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大敌当前,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开始考虑调整其对日政策,国共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开始进行秘密接触。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关系取得迅速好转。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等《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19371945年湖南、湖北征发壮丁(包括女兵与民夫)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
湖南19050522074521329621678016962320883618442110175654210
湖北758059504398279642806707588307869427279642668

——摘编自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关系迅速好转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37—1945年湖南和湖北征丁人数变化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8-3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后,周恩来就把该文章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此可知《论持久战》(     
A.成为国共两党领导抗战的共识B.在国内外上引起重大反响
C.肯定了中国必胜的发展趋势D.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分析和预测
2023-0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帝所主“大一统”,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即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皆涵盖在“中国”之内,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帝“大一统”论是对传统的“华夷之辨”的彻底否定,是民族观念及理论的划时代的创新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和整合,清朝统治的这300年才最终成为定局。并且清朝的民族疆域观超越了历代汉族帝王所固有的“天下观”之窠臼,对领土、主权、边界有着清晰的界定与认知的理念,对中国版图的最终确定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李治亭《清帝“大一统”论》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重视民族问题,但却有明显的差异性。1942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指出:“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与汉族,实已融为一体,更没有歧异的痕迹。将“民族”改为“宗族”、以宗族代替民族的“同族同源论”思想,可以说是封建宗法制原则的再现,暴露了国民党政府以前所提倡的民族自求解放与民族平等的欺骗性。中共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和革命“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将一事无成”,各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摘编自彭川《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的民族疆域观相比传统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两党民族政策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时期国共两党都重视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贵州省境内素来饮酒成风,以苞谷酒为主、高粱酒次之,也有橘子酒和葡萄酒等。抗战全面爆发后,贵州省却鼓励全省人民减少或禁止饮酿酒的同时,还颁布法令法规,从源头上禁止用食粮酿酒,并对违反者给以严重处罚。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州省法令法规严苛B.人口内迁致粮食紧张
C.整顿民风民俗的要求D.国家战备调控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022-08-29更新 | 62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人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军的热潮。第一次是在“七七”事变后,大批海外华裔青年奔赴正面战场;第二次是在广州、武汉沦陷后,大批海外华裔青年奔赴广大的敌后战场,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这一变化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援中国的抗日
C.人民战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地位凸显
7 .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左”倾路线的正确土地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为党制定了符合全民族当时最高利益的减租减息政策,同样保证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这说明了(       
A.农民问题决定了革命的成败B.毛泽东思想指导了政策调整
C.革命实际促成革命方针变化D.党的农村政策已经日益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 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2020-07-28更新 | 380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