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道出了普通民众向往和平的心愿。毛泽东重庆之行的目的是
A.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B.践行全面抗战的路线
C.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2018-06-09更新 | 3402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2020-03-27更新 | 14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莱芜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诊断性测试(二)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5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
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2017-10-08更新 | 73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材料二: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我们过去和蒋介石交涉,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1)材料一中所说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2)材料二中说“我们过去……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的表现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019-01-30更新 | 2346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全国Ⅱ卷)
7 .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8 .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日本投降时,我们还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了;惧的是优势问题未解决,蒋介石很强大……我到重庆那时候,蒋介石的事情好办,我们的事情不好办。日本投降后长时间内没有写过文章,的确是兢兢业业,很担了一分心……现在不同了,现在好了,不再胆战心惊了。”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优势问题未解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B.“我们的事情不好办”——重庆政协会议未能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C.“的确是兢兢业业”——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D.“现在好了”——中共转入战略反攻
9 . 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毛泽东在渝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C.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D.与各民主党派共商民主建国大业
10 . 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这一任务提出的理论依据来源于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