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百万大军勇,蒋敌难阻攻。长江天堑梦,今夜彻底崩。”诗中描写的战役发生之后,人民解放军解放了
A.北平B.南京C.天津D.沈阳
2 . 在中共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下列各项中,与此吻合的是
A.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
B.会后迅速展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C.规定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D.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2021-06-07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独特,二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2021-05-22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老照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忆和见证历史,使我们得以在过去朦胧的霞光中,重新回顾遥远的过去。右侧老照片能印证的史实是

A.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B.《马关条约》签订使在京举人纷纷联名上书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北大等学生游行示威D.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学生掀起爱国民主运动
2021-05-20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好党史,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现代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1923年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节选

材料二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

材料三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2021年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找到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的具体内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从“奠基立业”的角度分析决策的重大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视角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作用为例,说明“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②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试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具体史实为例加以说明。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列举民主革命时期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例
2021-05-17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1946年底,在内战炮声中,“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由此可见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崩溃B.国民党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C.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失败D.国民党内部存在着李宗仁等反对派
7 . 1949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大意义在于
A.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C.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D.取得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021-05-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一大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图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二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


图三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旧革命“嬗变”的表现。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将材料二中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指出20实际30年代初“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的表现。简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所做出的努力。
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5-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提到:“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该会议
A.体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指出党的工作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共歼敌19.5万人,解放县城近100座,创建了江淮河汉之间的新的解放区,调动和吸引大量敌军到中原战场,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的作用。这一战略行动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